第290章 戴帽子唬人(2/2)

“逆子,不要也罢!”

“虽然又一次打断了本王的陈述,鉴于尔之所言,属于毫无人性的言论。本王不予计较,因为跟非人者论道,分不清谁不是人。”

其实赵曦还是感激这位的,最起码让话题直接转移了,从根本上是接受了这个比喻。

“诸位皆为熟读圣贤书成为朝堂臣工的,可曾记得有圣贤指引尔等弃子?”

“人常诅咒卖国求荣,也唾弃嫁女求富者。如今这般卖儿女以求短暂的安稳,为何如此热衷?”

“诸位臣工都是精英,是从众多士子中脱颖而出,从而登上朝堂的。可有谁曾仔细思量过,为何辽夏会舍岁赐而求此工艺?”

“别再说什么蛮夷,也别提辽夏都是傻子。他们有这般要求,为何诸位臣工不能沉心思量?”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诸位臣工由朝廷的俸禄养活,就多少也真心的为朝廷想一想,别眼里只有些蝇营狗苟,从而蒙蔽了自己的心智。”

说完了,整个朝堂却都愣了。

先不说赵曦从来没有在朝堂上这样大篇幅啰嗦过,就是赵曦的这种话……真有点撕破脸的意思了。

朝议是混乱,可从来也都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旁征博引,在驳斥对方时,以展示自己的博学和文采。

谁见过像太子殿下这样的说辞?

就这样直白,却每一句都是在戳人心,给人定性。

本来只是论事,可被赵曦这么一说,直接上升到人性以及是否忠于国朝的高度。

赵曦是有点烦躁,并不是单纯因为羊毛的利益问题。

羊毛纺织,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些臣工,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想的到。

赵曦真正烦躁的是,整个朝堂对辽夏这种过分要求的认可。

朝议,没有商讨如何拒绝辽夏的要求,而是直接基于接受辽夏要求。

为什么?赵曦想不通。

“其实,曦最想问一句:今日朝议,为何不商讨如何拒绝辽夏使臣的要求,而是谈论如何令对方满意?”

“是怎样的立场和出发点,让诸位臣工如此急切的为辽夏考虑?而不是站在国朝的立场上。”

这是朝堂呀!赵曦越想越觉得恐惧,这就是国朝的朝堂呀!

哪还有一点骨气?

“殿下,辽夏使臣以兵事威胁……”

终于说出来了……真的很悲哀,这还仅仅是威胁,或者说还没有威胁,朝臣们已经心存胆怯了。

没胆了,是真没胆了。

“吾不知此时谈风骨和气节,对诸位臣工算不算一种嘲讽。可曦还是想问问:失去了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没有了情系黎民的使命驱使。士人,还有什么可谈及到风骨和气节的?”

“还只是威胁,诸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答应辽夏要求了。若真的有一天兵临城下,是否诸位也如今天这般,群情激昂的逼迫朝廷俯首称臣呢?”

争辩的最好方式,其实是转移话题。撇开实质性的辩论,直接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次……反正这朝堂辩论一直就是玩虚的,赵曦也学着来一次。

只不过他不是旁征博引的借用先贤……那些古人的言论,见仁见智。在赵曦看来,根本没什么杀伤力,哪有他这种直接戴帽子的做法狠。

根本不扯废话,三俩下,直接把羊毛工艺的谈判,定义为士人风骨和卖国求荣上了。

看你们还有谁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