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司马光的悲催(2/2)

“臣自请出外……”

刚到垂拱殿,司马光直接自请外出。

他明白了,明白了御史和台谏为什么会咬着他不放,也明白了朝议时自己的冲动。

一心为国朝,却被一群人弹劾,还是背地里有利益的那一群人,以光明正大的理由弹劾自己。

他知道早就有了弹劾自己的折子,官家留中不发,他本以为官家会适当的制止这种混乱,没想到官家在做看客……这也是他对官家饮茶不满的原因。

他知道,官家应该无意将他留在朝堂。很失望,对朝臣失望,也对官家失望。

朝臣因利而不顾国朝之大义,官家置若罔闻!

如此,朝廷会偏离圣贤王道。

前朝衰败,谁都清楚,是因为从征伐当时的南诏开始的。

矿城?那就是在前朝的南诏之地。前朝军力强盛,却因南诏之祸而陷入泥潭,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一个强盛的大唐衰败。

如今的国朝,仅仅是刚有起色,军备也只是略有改观。即便是几年前取得了对西夏还击战的大胜,那也是还击战,而不是主动进攻。

朝堂谁也明白,国朝的军备还不到由防御转进攻的程度,否则政事堂早就谋划平灭西夏了。

将士远征,还是干预他国内政,实在不是国朝如今该行之事。

可怜他司马光一颗赤诚之心!罢了,不能左右朝廷决策,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谈不上外出,到不了那地步……暂时搁置吧。”

没极力挽留,也没说同意,赵曦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司马光抬头看了看官家,也看了看政事堂的诸位,拿出早已备好的折子……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司马君实还是着急了!”

不得不说,司马光的折子那算是振聋发聩,以前朝为例,条理分明的阐述了如今国朝该怎样做。

司马光走了,回家待处置去了,可富弼等人还是没吭气。

这次这事很诡异,根本就不是官家的风格,在看不到官家明确目的前,没人想再多嘴。

矿城那就是个马蜂窝,谁挑蛰谁。

司马君实有道理,可涉及的利益太广,牵涉的臣工太多,不管如何决策,最终的结果都不好确定。

相公们很在惜自己的羽毛。

《论集议朝议保密疏》……

“诸位相公,朝廷无秘密,集议无秘密,这会导致在很多决议时,被市井、士林乃至朝臣非议左右决策方向……”

赵曦把自己准备好的保密法令拿出来了…~相信有司马光这次的事,这保密法令应该顺利通过。

这会是官家的目的吗?这跟矿城及粮食危机不相干呀!

确实很顺利,没人反对,司马君实的遭遇也是大家担心的。

蹭这样的时机,这保密法令很容易通过了。

毕竟大家的主意点集中在矿城,都在考虑粮食危机。同时,也很疑惑第一次集议内容被宣扬出去的原因。

有这样的法令,对于将来集议的相公,朝议的臣工有个约束,不至于屁大点事,也让整个汴梁议论纷纷。

就是司马君实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