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大理接管原则(2/2)

“如其这样,倒是逃避到国朝最恰当。无论最终是国朝直接占据大理,还是最终需要段氏这个牌位,尽早来朝廷交涉,或许是他最恰当的做法。”

明白了,富弼这样一分析,赵曦就彻底明白了。

这确实是最聪明的选择。

段氏王室未灭,国朝出兵有一定的借口是平息藩属国内乱。

只要国朝还承认段氏大理王的一天,那段氏这个名头就有一天的作用。

在大理如今战乱的状况下,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若有必要,让整个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别说是临战的将帅,就是赵曦也不是没有过这念头。

若不是因为大理那地方势力太复杂,要不要段氏,还真无所谓。

如今,大军入境,目标是让大理无军,也就是说,大军这次征战,不会考虑大理各部落的立场,只考虑不得有军伍这个结果。

还真说不定那天就让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了。

在事件还没有完全展开之前,直接来汴梁……不得不说这一步抢到了先机。

拒绝?不可能,毕竟大军入大理还需要这么个借口。

杀掉?更不可能。国朝最不缺标榜圣贤王道的臣工。

“接进来?”

“官家,还是接进来吧。需要有个道义上的理由,也得给朝臣一个解释,更需要留给大理各部落一个说法。”

韩琦这话,还真是体现了君臣一心,厚黑的一心。

“可以,接进来后,我见一见。但具体政事堂负责谈。”

“有几点原则我强调一下。第一,大理仍然以段氏为王。二,大理除王室卫队外,不再存在军伍,国朝负责其防卫事务。”

“第三,大理有一定的自治权,大理的官员,由朝廷派遣和大理自主任命相结合。派遣官员和驻军,均由大理供养,不得低于国朝对应的俸禄待遇,并实现三年轮换制度。”

“第四,针对大理的赋税,实行结余提溜制。也就是说,大理境内的税收仍然由大理负责,每年根据开支结余情况,国朝提溜部分纳入朝廷税入。”

“第五,放开大理子民参加国朝科考,容许大理士子入朝为官,容许大理子民参加国朝军伍,大理商贾在国朝一视同仁。”

“另外,也算是赠送项,朝廷可承诺不定期安排一些大儒,前往大理讲学……”

说是对大理的处理原则,赵曦更是把大理作为一个实验田,尝试军政两条线的模式。

如果直接在国朝推行,反对是肯定的,而在大理施行,慢慢让朝廷接受这种模式,或许在将来施行时,就不会有太大的抗拒了。

政事堂也曾讨论过处理大理的方式方法,基本集中在全面接管大理,让段氏在汴梁做王,按照国朝封王的形式,封地与王位不相干的做法。

对待外族的分封,一直就是这样的。

同样,富弼等人也清楚,那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把队伍撤回来,很可能还需要镇压,还是血腥的镇压。

可听官家这么一说……这才是现阶段,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接管大理办法。

时间久了,随着国朝的教化深入,大理对国朝的认同会越来越深,最终即便大理还是段氏为王,而大理的子民会逐渐认同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