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奏对(2/2)

至于赵曦准备扩充皇城司,并赋予皇城司监督百官的事,他不想提。相公们就是明白,也不会说。

这是开朝就形成的制度,专属于君王的权利。偌大的王朝,官家没点独擅的权利,也说不过去。

“陛下,军伍如何?下级监察官乃是文官,而其直属上官很可能是武将。用武将监督文官与国朝以文驭武之策不符,恐难以推行。”

文彦博制定军伍监察细则,这点他需要问清了,别说他对武将监督文官反对,就是迫于官家压力,宁愿不做也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军伍?撤销监军,设监察官这是原本确定的。我以为,可在军伍增设文佐官,照搬原护卫营模式。”

“武将管作战、日常训练。而文佐官负责将士赏罚、忠诚教化、头脑武装,以及日常生活。而监察官负责条令条例监督和执行。”

“同时,剥离地方官对驻地军伍的节制和管辖权,让军伍彻底脱离地方,直接受朝廷直管。文佐官归政事堂,武将归枢密院,监察官归我……”

“随军制改革,将军伍职能明确区分。作战队伍与地方靖安区分,归地方的由地方供养,作战队伍统一归朝廷供养。”

“当然,供职于军伍的文佐官和监察官,并非如同军将一般,可在朝堂、地方、军伍之间转任。如此,可呈现诸多军地两用之人才。”

“将地方之文华传自军伍,提高军卒文化素养,教化忠诚理念。将军伍悍勇之风传于地方,推崇百官尊武之心,以直我大宋文人脊梁!”

文佐官的范例,在护卫营已经得以验证,这点没有问题。

而朝廷统一供养作战队伍,又有三方力量相互牵制制衡,基本能排除军伍作乱的可能。

“官家,地方官节制军伍,这是有贴职和贴钱的……”

别人不好说,韩绛必须得提个醒。

“这也是官制改革的一项。我有意在保留待遇不变的情况下,清理名目繁多的贴职贴钱。”

“取消本官寄俸禄的陈例,以品级、差遣、勋爵定俸禄。清理所有挂名的职衔。有差遣和没差遣,包括品级和勋爵不同,在待遇上要有区别。”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保留现有待遇的情况下推行。同时,要将所有下发的物品货币化,不再下发丝绢、禄米、炭薪等杂物,一律以等价货币发放。”

这一点应该是官心所向。朝廷的物品发放,一直停留在先帝,甚至真宗朝确定的物品。

如今工坊城新品不用说,就是市面上的很多新物事,都不在朝廷物品发放的品类里。

官员早就希望将这些物品货币化了……朝廷发放的,从来都是虫吃鼠咬的破烂玩意,就连家里的下人都不屑用。

只不过常平仓库里就这些,朝廷税入的也就这些。

“官家,臣以为,一旦朝廷改变发俸方式,就应该改变现行税制。臣随后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厘定税制,配合朝廷官制革新。”

这就涉及到三司使职能了。王安石本来就有税制改革的想法,如今正好借机。

……

君臣一直奏对到深夜,一件件,一项项在众志成城的氛围下形成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