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入夏(2/2)

这样的争辩无伤大雅,不管是赵曦还是富弼,都没有制止。今日议事,本来就不是针对税制改革的成效和提留问题的,国营寺薛向那里,每月都有详尽的奏报,供内阁大臣审阅。

新税制的运行,诸位内阁大臣都了解,也都基本上认同了新税制。至于是不是承认这是由王安石倡导的,那就另说了。

今日的内阁议事,是赵曦针对入夏后连续几次的大雨而召集内阁议事的。

黄河,一直是国朝的大患,入夏后的几次暴雨,黄河水位几乎是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上涨。防洪,是当前国朝最为紧要的政务。

庆历八年六月,黄河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此为“北流”。一十二年后,嘉佑五年,黄河在商胡埽下游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此为“东流”。

自嘉佑五年后,黄河虽然没有出现改道的大泛滥,但是,年年防洪,年年有灾情。

看今年连续大雨的情形,防洪形势相当严峻。而黄河在汴梁的这一段,完全就是悬河,黄河大堤的高度已经远远高过了汴梁城。

“官家,自水泥产出以来,每年的旱季,朝廷都在修缮堤坝,不仅仅是加高了堤坝,甚至对薄弱环节,直接重修了堤坝。以水泥的牢固性,汴梁堤坝万无一失。”

“去岁,在北流之滑州以东,东流之东明以东,地方州府均对河滩进行了疏浚。虽然今年雨情严峻,臣以为有水泥的牢固,应该不会有什么险情。”

水泥?别说是这个时代这种没标号的水泥,即便是后世,真正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堤坝,也有溃坝的情形。臣工们相信水泥,赵曦可不敢对水泥放心。

“司天监怎么说?麟府与河东的降水量如何?”

接下来的天气情况,以及上游降水量,才是决定黄河是否在下游出现险情的主要原因。这一点赵曦必须得清楚。

“司天监认为,雨情短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从河东路和麟府二州传来的奏报,河东路和麟府也是连降大雨!”

这不是好消息。气氛有点沉重了。虽然现在的司天监比后世的气象预报更没谱,但是,事实上防汛防洪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了。

“官家,通知下游州府的诏令已于前日下达,相信下游地方州府会有相应的应对。每年防汛,地方州府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话虽这样说,富弼心里也很忐忑,应该说内阁大臣都有些忐忑。

无法知晓再往上游的情况,从河东和麟府的情况看,这几乎是整个黄河的流域普降大雨了。

接下来,不仅仅是下游的问题,就是汴梁也处于险情中了。

再说了,最早用水泥修缮的堤坝,距今已经十多年了,没人知道这水泥的坚固能持续多久。

“明日巡坝!”

赵曦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