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2/2)

然而,都怕了!富弼所说的,代表着大家的意思。

前朝是怎样的强盛,在故纸堆里都能看到,那时的大唐,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

结果,就因为一个大非川,让一生从未败战的薛仁贵,身败名裂。也让一个强盛的大唐,不得不收敛锋芒。

国朝如今是有了复兴的苗头,可又怎么敢跟前朝比?

所以,这一刻,富弼有些犹豫了。不过他没直接反对,而是语重心长的劝导。

这一刻,赵曦也能感觉到富弼的所谓拳拳爱国之心!

同时,也能感觉到诸位臣工的不甘!

从前一次冷场后的发言,不管是韩琦文彦博,还是富弼,话里话外都是劝阻的。

从赵曦另辟蹊径的提出从未知领地进发,他们都倾向于保守了。

说实话,对于官家的提议,多数人不敢去冒险。

“官家,此次议事,是为谋划西夏,而不是立刻就要征战,也不是要形成决议。臣以为,成与不成,能不能行,朝廷还有足够的时间验证。”

王安石从来是偏向进取的。当然,领略河湟是他极力推崇的,而战略包围西夏的谋略,是领略河湟的延续,也只有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才能让领略河湟要完美了。

“官家,微臣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安石的话音落下,章惇出声征询了。

章惇和苏辙,都是议政,他俩一直在讲武堂配合欧阳修。

朝廷的诸多事务,他俩参与的时候很少,但并不是不了解。

在讲武堂的这些年,其他的不说,对于官家的执政理念的熟悉,要比朝堂的臣工更甚,可以与潜邸旧臣相比。

所以,他出声了。

“讲来!”

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是赵曦有意的,是把他俩作为内阁备用的。

本来也准备让他俩逐步介入政务了。

“管理,诸位同僚,正如王阁老所言,这是议事,并不决议。既然王督府在河湟见过西番商贾,皇城司又从汴梁寻的西番货品,这就正如官家所言:大非川以西,存在另外到达西域的通道。”

“如今,既然朝廷对谋划西夏无异议,何不着手准备探路,遣忠诚之勇士,开始对另外的通道探知。或许在国朝备战就绪,这条路就探出来了。”

果然没看错,章惇确实是人才。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有年龄优势,跟上了年纪的臣工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官家,诸位上官,微臣赞同子厚所言。之所以未知,是因为没去探知。既然有人有过,路径是肯定存在的。”

“朝廷现在无非是需要向导。无非是西番商贾而已。臣以为,完全可以遵照官家的提议,着力于开辟另外的通道。”

苏辙相对收敛一点,在章惇开了头以后,也参与其中了。

他俩跟朝臣最大的不同,是他俩在考虑问题时要比有政务的臣工单纯。

他俩只需要考虑官家议事的目的,以及官家在整个议事过程中的所指。

有这两点,不愁踩不准官家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