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官家的推断(2/2)

“另外,告诉王韶,让他责令前方的军卒,务必要做好记录……”

赵曦说到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根本没有温度的概念,也没法记录温度。

算了,就这么一说,具体怎样记录,随他们吧。

……

临近夏末时,走这条通道行商的,是准备穿过这条通道,在那里的冬季来临之前,抵达巴格达的。

以往也有,本来这条通道上的商贾也不算多。

这时候,王韶已经西移了自己的营帐,将河湟直接交给了苏辙。

王韶一直是个讲规矩的人。

从朝廷接受皇命开始,他就应该是这支偏师的大帅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为了辅助苏辙和章惇顺利接管。

从青塘董毡内附后,河湟一带已经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关键是,他看得出,苏辙在处理政务上,比他强。

随同王韶西移营帐的,还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个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没必要继续在河湟待着。

在河湟,每当遇到一些繁琐事务时,章惇老有把吐蕃人杀一批的念头……还是作战吧,自己适合。

既然青塘已经被国朝掌控了,在西行的商队上,自己就好掩盖,很容易瞒过西夏。

几次,连续几次,探路者的这几位,都要求继续带队西行…~

让他们留在河湟,这可是皇命。

……

入冬后河湟督府带来的奏报,终于让诸位内阁信服了。

河湟督府这边,在入冬后,也曾尝试过再派人西行…~

结果是,别说再往西行,就一场大雪,连河州跟青塘都没法联系了……

“苏辙奏报,青塘以西全部被大雪覆盖,根本就没有路线和方向,放眼往全是雪,走不了多远就会导致雪盲。”

“即便是用吐蕃人的方法,用皮子遮了眼,也根本不知道该往那边去!白皑皑的,都是雪,四向都一个样…~”

“听牧民们讲,这一场大雪,一直到开春都未必能融化了……”

“青塘一带,牧民都围绕着青塘城集中。这样的白毛雪,那些游牧的小家族,不仅仅会冻死牲口,恐怕冻死的人都有……”

“唉,以苏辙的这些奏报,官家再一次判断对了。若没有官家配备的那些物品,西进的军卒,十能存七就不错了。”

“官家又是如何知晓的?”

“其实,这不能推断。按照官家的那条理论,就是用已知条件来推断未知。官家摘录的所有记载,以此来判断那条通道的寒冬,从而有备无患。”

内阁大臣们在讨论苏辙的奏报,从而也就想起了当初官家所做的准备。

要说赵曦这是推断…~高看了。其实赵曦纯粹是评多出来那千年的见识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