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什么算金瓯无缺(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二更)(2/2)

“官家之于郑介夫的职能,乃是理清大理各部落之间的纠葛。正如张阁老所言,大理基本上已经是国朝的州府了,朝廷岂能让国朝的州府处于混乱治政?”

“这几年,因朝廷对西夏用兵,不再遣武将辅助大理王室,也导致了大理内政再一次混乱,有了再一次内乱的迹象。这不是好现象,为国朝铸币计,朝廷也应该对大理保持关注!”

“是故,老臣以为官家此举高瞻远瞩,是长远谋略。”

说实话,富弼或许是领会赵曦的意图了,可这几句话,却是很明显在对张方平和韩琦解惑。

意思是:官家并无用兵之意,倒是大家多心了。

从本意上,富弼好像也不太同意急于对大理用兵。

对于大宋而言,燕云才是最为紧要的。大理柔顺,加上自高氏谋反后,整个大理王室受国朝影响,越发恭敬。

并且,如今的模式,矿城该得的利益都得到了,完全没必要在大理浪费心思。

所以,他算是巧妙的替换了赵曦的用意,也似乎缓解了内阁大臣与官家可能存在的冲突。

富弼的这一番话,没有将对大理用兵的话题堵死,也没有说张方平和韩琦的进言不合适,倒是把话题单纯的放在郑侠的职衔上。

唉……

这就是大宋臣工的观念。尽管赵曦已经指引了多年,始终还是没能彻底改变那种骨髓里小富即安的烙印。

自己急进了吗?赵曦不觉得。就大理的战力,别说是国朝现在七十万的常备新军,就是早些年,十几万的新军也可以轻松的把大理拿下来。

之所以不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战力的问题,而是赵曦对大理境内各方势力不熟悉。

赵曦知道,即便是再过百年,到了大明朝时,大理都还是土司自治的割据,甚至一直到很久的以后。

“对大理是否用兵,视情况而定。郑介夫的职衔先定下……”

“至于郑介夫就任后的章程,内阁议定吧!不过,朕有个要求,关于郑介夫职能所指,必须是以国朝将大理纳入版图为最终目标。”

“九州一统,金瓯无缺!这不是说说而已!朕希望诸位不要以一个矿城的利益,而不顾国朝百年基业!且退下吧!”

赵曦第一次在还没有议定事务时,将内阁大臣驱出了勤政殿。

赵曦并没有多生气。对于内阁大臣的反应,赵曦是有准备的。

最起码,现在不再是怯战,也是真心为朝廷着想。

当然,赵曦觉得矿城的利益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毕竟,一旦大理开战,就意味着矿城会受到影响,甚至停产。

就矿城目前的利润,那怕是在矿城的份子不大,对于任何一家参与者,那都是难舍的利益。

其实,他们还是不清楚如今国朝军伍的战力,还是高估了大理那些部落的实力。

不管是张方平还是韩琦,甚至整个内阁大臣,对于战力的评估,还停留在他们主导战事的时代,那怕是偶尔见识了火器的威力,也无法想象大规模作战时,火器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又领先周边邻国多远。

真正对火器大规模作战杀伤力最有体会的,唯有现在在兴庆、银夏一带的党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