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太子成长了(2/2)

自从上一次扶上马送一程后的沟通后,太子逐渐敢于在朝政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事实确实如此,但规矩就是规矩。朕既然有令,皇子不得执掌朝廷衙门,这一点就不能改变。”

“不过,朕并非要剥夺老四的拓海想法。朝廷筹建海军的目的是为海商护航,或者说要将领海权提上日程。”

“至于老四有意经略高丽、扶桑的想法,朕不制止。国朝在遴选海军军卒,同时也在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吧,朕给你一道赦令,允许老四招揽人手,允许有限使用朝廷海军训练的相关章程······”

海军的筹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筹建了,海军的编制也不会太大。而赵曦并不指望海军刚刚筹建就要建功立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倾向于护航。这样也能让海军才一定程度上能自给自足了。

新建海军后的作战能力和防御范围,也是有限的。太子说的有些道理,可他没有考虑一旦四皇子成势之后的风险。

至于是不是要将高丽扶桑纳入国朝的版图,赵曦觉得为时尚早。在没有收复燕云,平灭北辽之前,赵曦不会好高骛远的去想太多。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国朝是否扩张,需要结合国朝的实情,不仅仅是军力的问题,还有整个国朝的思潮。

沟通是成事的必要方法,很多牵绊的阻碍都是因为沟通不畅。

内阁针对海商的问题,原本的争论,在赵曦引导后,也达成了一致。王安石还是从海商身上扣出利益了。

经内阁议定,执行官家既往不咎的诏令,但是,至于供养海盗逃避国朝税入的部分货品,按照国朝内贸税率的三成比例缴纳。

虽然这是一种相互妥协的做法,对于结果赵曦还是满意的。尽管内贸和市舶司的税率不同,多少收回些损失。

在看到海商那庞大的易货量时,赵曦其实也后悔自己那既往不咎的所谓诏令。

王安石相当可以喽。

而这时候,皇城司也拿到了关于琉求一带势力分布的情报。虽然都是外围打探到了,不一定详细准确,对于没准备区别对待海盗的朝廷而言,足够用了。

“大秦人?波斯人?昆仑奴?高丽、扶桑,北辽势力也在琉求?就是南方的那些小国居然在琉求也有势力。”

赵曦已经看过奏报,没内阁这般惊讶,倒是有些失望。

大宋的海运如此发达,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海运已经相当发达了,按市舶司的奏报,大宋的航海已经能抵达非洲的东海岸了。

在赵曦的印象里,波斯或者大食,好像是最早使用什么牵星术的,航海技术也应该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有说法,大宋的泉州,是因为大食或者波斯航海者而崛起的。

大食、波斯,赵曦的概念里应该是一回事,可国朝习惯的称呼总是有区别,赵曦都不知道区别在哪。

赵曦本以为,在航海中应该有些什么意外事件,或者会出现,但史书中不曾记载,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偶然,比如发现新大陆。

若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最有可能就是在海盗这个群体里发生,而不会是在市舶司的记载中。

可惜,从皇城司探知的奏报中,最起码琉求的势力范围内,没有提及有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