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战略(2/2)

“对于南部那些小国而言,根本不考虑粮食储存,随意丢在土里的种子,有两三个月,就都成了粮食……”

吕惠卿虽然说的夸张,也确实是这样。

南亚的气候,决定了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喂饱肚子的问题。

“既然如此,着令范子渊主导营造商船吧…~”

赵曦看了看诸位内阁,见没有人有反对的意图……

“对于海运,朝廷暂不考虑组建国营的海运商社,也不会与民争利。”

“不管是海运繁华,还是产业发达,对于朝廷而言,重要的是税入。”

“至于为什么营造商船,想必大家也明白。朝廷必须确保国朝粮食稳定,这是一个王朝的根本。”

“既然朝廷有了收复燕云的准备,就要全盘的考虑。虽然那个逆子还算识大体,重大局,但朕敢保证,一旦国朝与北辽开战,安南不会容忍朗颂和高邦一带继续被外来势力控制。”

“这一点,朝廷必须的考虑到。一旦战事开始,安南即便是想持续这部分粮食出口的利润,战乱也会将交易叫停了。”

“战事,国朝重心在战局上,而国朝内政同样不可放松。朕不敢确定,到时候粮食会不会出现危机。”

“所以,要未雨绸缪,避免在开战时国朝有了粮食危机,从而影响到战局。”

打战从来就不单纯的是打军卒的勇猛,甚至也不是只靠军备。导致战争的结果有很多种,粮食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就如国朝对西夏的战事,真正取胜的原因,是西夏到了绝境。

“官家,四皇子的那只队伍,是否可以作为偏师使用?”

章惇这样问,一是基于当初对西夏作战,偏师其了相当大的作用。

二是因为,据奏报,如今四皇子的那只队伍,已经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登州海域。

也就是说,只要战事开始,四皇子的队伍,完全可以北上,从北辽的苏州、开州,甚至莱州、锦州一带登陆,对北辽中京和南京形成包夹之势。

同时,国朝可以从原西夏黑山、黑水镇军司治所,也遣一支偏师,从西向东作战。

如此一来,对北辽就可以重演平灭西夏的战局。

“那一支队伍,牵制北辽的部分兵力或许有用,若承担偏师的作用,恐怕不堪。”

“即便是海军北上作战,也未必能奏效。”

“诸位阁老应该知道,北方作战有季节性的因素,气候原因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旦与北辽开战,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只要北辽能抗住海军一定时间内的无法登陆,海军登陆战将再无威胁。”

“关键是,国朝之于北辽骑兵的优势,还是在战车上,而由于战车本身重量的原因,海船很难转运足够用的战车。那么,海军陆战队上岸以后,根本无法正面对抗北辽骑兵。”

要说从西北遣一支队伍,由战车的优势,或许还有用,从海上,就步卒对骑兵的劣势,赵曦根本不考虑。

可国朝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收复燕云,没必要从西北派一支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