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说辞(2/2)

“确实如此,为避免两国误会加深,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我朝便遣本使北上,以求答案。”

吴执中就等着这样的对答,先把边境陈兵的事撇开,也就相当于撇开河北道如今失踪并准备北逃的那些工匠了。

“辽国皇帝陛下,因雄州劫狱之事仓促,伤害我朝雄州百姓无数。经审理,贼人并非此五十六人。也是因此,我朝为避免贼人北逃,便关停了榷场与关卡。”

“辽国皇帝陛下,以河东之盟议定,宋辽两国不限制百姓迁徙,但双方都必须拒绝违法对方国法的贼人入境。”

“也是为避免麻烦,我朝为尽数缉拿贼人,边先行关停了边境……”

说到这,吴执中不再说了,接下来就看辽皇的表态了。

宫帐里很静,辽皇不愚蠢,相反还算英明,并且还是个相当有疑心的君王。

否则,也不会赐死皇后,废掉太子。

吴执中言辞中没有任何提示,仿佛真是在陈述双方误会产生的原因。

而整个辽臣中,整个宫帐里,萧达鲁古有点太积极了。

吴执中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也知道一个君王,特别是像当今辽皇这样的君王会怎样想。

内部不靖对于辽皇而言,可能比大宋更担心。

“诸位臣工,对宋使之言可有何看法?”

吴执中再一次放心了。

现在的情景,有还是没有看法,也不会有人提出。

因为,辽皇已经在怀疑事件的缘由了。特别是五千骑兵的出动…~

“陛下,既然是误会,宋国又遣使解释了,那就是没事了。”

“陛下自有定论……”

臣工就是臣工,这时候都只能顺着君王来说。天下的臣工都如此。

“宋使,既然是误会,那榷场何时能开放?边境何时安靖?”

“回辽国皇帝陛下,外使拿到辽国国书回朝,便是榷场与关卡开放之时。”

“当然,外使希望辽国皇帝陛下可在国书中明确不接受贼人北逃,并责令边境骑兵撤军…~”

话赶话的,吴执中也知道这次出使已经与原本的意图不同了。

可只能这样走下去……

“散了吧……国书之事随后办理。”

不可能当场就有答复,吴执中也知道会是如此。

不管辽皇如何决断,在接见外使时,都不会给予明确的答复。

这一次接见,辽皇很少表态,基本都是在问询。除了在吴执中说到工匠偷主家小妾时…~

也是因为这个表态,吴执中认定了此次出使的成效。

“速派人将消息传回去,本使担心擅自决断而朝廷仓促……”

回到使团的帐里,吴执中即可召集了同僚。

至于怎么传递信息,他相信使团的其他人有办法。

不管是皇城司,还是军伍,应该在北辽都有独立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