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普查(2/2)

王安石似乎有反驳的意思,赵曦压了压手。这些话必须说,先把自己的期望说到,把帽子戴起来,然后才有其他操作的余地。

一个先圣,一个士大夫的使命,这是根本。

“毕竟能在地方州府承办各类作坊者,还是以乡绅为多,都是深受先圣之言教化过的,自然不会违背先圣的宗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赵曦说这些话,王安石可能会当真了,可吕惠卿不会,至于那些跟随官家多年的更不会当真。接下来才是重要的。

果然······

“当然,既然河北道出现了本朝丁口工匠也出逃的事件,这就说明,在国朝还是存在一些受先圣教化而不履行的害群之马。”

“朕倒不是说这样做得有多恶劣。但最起码得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基础吧?朕所谓的君王,不仅仅是臣子的君王,也是商贾的君王,更是黎民百姓的君王。”

“没了士农工商四民,朕的君王也就没了根基。同样的道理,没了工匠,作坊主也就没了基础。所以,有些事朝廷还是需要引导的。”

“不过,朕以为,如今倒不必出台什么限制法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事内阁来议定吧。最好是组织一次全国朝的调查,不分南北,不论富庶与否,不管任何举办体制,即便是国营的、公私合营的,一律纳入调查范围。”

“最终的调查结果,朝廷做个对比,然后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一定要全国朝统一,比如广南西路,就无法跟江南道相提并论,兰州同样也不能与汴梁相比。”

“具体是依照当地的富裕水平来确定标准,还是依照不同行业和不同作坊来确定标准,或者是以作坊主的利润比例来确定。这需要朝廷做大量的工作,要多方采纳意见。”

“这一点朝廷也要充分借鉴牙行的经验,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考虑工匠的诉求、作坊主的实际情况。”

这应该是一个相当繁琐相当庞大的工程。

在赵曦的心里,其实早就想做一次这样的普查了,借河北道工匠出逃事件,倒是能提上议程了。

国朝现在到底有多大的家业,单纯从税入上仅仅是个模糊的推断,哪怕是皇家银行,也不能完全的真实的反应出国朝的产业到底现在有多大。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经济普查。

“朕也知道,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很大的工作量。所以,朕准备从内务调拨一定数额的钱粮,用于这次调查的补贴。”

“调查毕竟需要大量的官吏、士子参与,虽然这是公务,但朕不希望耽误正常的政务处置。所以,应该给与些许补贴。”

“有点是必须严格要求的,也就是真实!这不仅仅涉及到朝廷制定相关标准,更是国朝一次全方位的普查。”

事实上,赵曦就是借后世那种经济普查的形式,对现今的大宋进行经济普查的。至于说工匠,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