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旧事(2/2)

“官家,先帝时,有几次朝廷困顿时向先帝借钱粮,老臣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两次从内藏库出钱粮缓解朝廷的危机,总数没超过十万贯,不至于到这种程度的。”

王安石也想起来了,那还是他刚刚入朝,接管三使司,主导朝廷度支时,当时的朝廷几乎没有储备,一直就是寅吃卯粮的。

当年给北辽的岁币,便是相公们说服先帝支取的······

“先落个数吧,钱财什么的不重要。”

现在的朝廷有这样的底气。赵曦也真的没在意这些,他能想象到。

当初的内苑,就连内苑那些内监、宫女、下人的赏赐,都是娘娘从他这里支取的。整个大宋的内苑,也是从他才开始有所改观的,也是从他开始,内苑的下人才有底气拒绝外面的诱惑,才从心底上忠诚于皇家的。

都是钱财惹的祸!

“就这点?”

当清查数额报上来后,就是不太在意这些琐事的章惇,也忍不住惊呼了。真的不应该呀!

这可是封桩库······居然只剩下作价不足五十万贯的储备,真心让人不可思议。

“记得太祖记载,开朝时将各割据势力的珍藏收入封桩库,第一次就足有五十万贯的体量,然后逐年抽朝廷税入部分填补,臣以为会有几百上千万贯才对。”

涨肚倒是一点也不客气。怎么说呢,他们这届内阁,即便是还没有开疆拓土的不世大功,但是,就现在国朝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历届所不能相比的。

这时候随便一个上州的税入,都堪比早年一道一路的税入,真正的是国泰民安,万象更新。

“文老相公或许知之甚多······”

阁老院的人越来越少了,三年前富弼和韩琦相继离世,早几年张方平和陈升之也离世了。这时候,司马光也是久卧病榻,就剩下文彦博还相当的硬朗。

武将相对好一些,因为国朝文武差异缩小了,老将们在讲武堂所发挥,或者说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他们主一路大军时。就人脉这一道,就不是单纯做武将可比的。

或许是心宽的原因,狄青、种颚、郭逵,都还坚强的活着,虽然不至于上马作战,日常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那就请文老赖一趟吧。”

赵曦有意放过去,但内阁好像兴致颇高。也罢,就算是忆苦思甜吧,就算是揭老爹的伤疤,能达到战前教育,或者坚定统一思想的作用也算。

“老臣知道,庆历二年,北辽逼迫,以割让土地为条件,富彦国临危受命,北上谈判,以岁赐换土地。当时的朝廷财政空虚,不得已从封桩库借钱。”

“而后,西贼李元昊叛出,国朝征伐,两次大战均败北,再次以岁赐换边疆和平,又不得已再次从封桩库借钱······”

“先帝时,朝廷财政一直是寅吃卯粮,诸多朝廷的礼仪大事,因为朝廷财政的入不敷出,多从封桩库借钱,也就再没有什么税入添补之说,只有逐年减少。即便是先帝的赏赐,也不得不从封桩库挪用。”

“从官家解决朝廷三冗开始,先帝才不再动用封桩库钱粮。目前封桩库的储备,与老臣所估计相差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