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临出嫁小有波澜(1/2)

不管怎么说,夏恒的生活也渐渐步上了轨道,尽管身在后宅不时会被宅斗波及,不过影视剧里那种动不动就杖毙发卖的事情倒是不多。

因为杖毙也得报官,因何事触犯主家,仗责数量是否对应,死亡时间有为何时。其实这么登记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人口是体现国力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家生子也一样,若不是家生子就更该上报了,契约奴仆是不能随意杖毙的。

至于发卖,除非是事管理府内事务的外围小喽啰,否则发卖不是连着自家的秘密一起卖出去了,所以更多的是被发配到庄子上被看管起来。当然灌哑药的也有,但哑药也不那么好配的,中药里的半夏倒是可以使人永久失音。

但是用量大了会死,用量少了,拿生姜就能解毒,又想弄哑了让人干活,还得防止人死,那可不怎么好办。前面说过了,人,不是那么好死的,就算奴仆没有户籍,那还有奴籍呢!

即使如此,夏恒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奴仆们,有次因为他走路摔了一跤,就呼啦跪地磕头请罪。这是谁的罪,谁也没有罪磕磕绊绊不是常事吗?

也难怪富家子弟多纨绔,从上到下这么宠着,可不就天老大他老二嘛,坏了事都是别人的错,也用不着反省自己,直接把一推有的是替罪羊。

就因为他的大大咧咧,被贾母和王氏时刻惦记的落秋院,已经撤了了两个丫鬟和两个小厮了。吓得府里的人对他是唯恐避之不及,这事传到了老太太和贾代善那里,还落了个跋扈不容人的名声。

母子俩一气之下也不给添人了,还召回了赐下的那个嬷嬷。这可真是让夏恒有口难言,老太太的嬷嬷走了也就走了,可贾代善同志你为什么就不给力点,把太太赐下的嬷嬷也召回去呢!

难道这个嬷嬷就要一直这么留着,提防着,防不胜防着吗?尤其是在王氏越来越矫情的当口上,也不知道王氏到底哪根筋搭错了,惹不起贾敏和郑氏,就今天的盯着他,贾母给的嬷嬷早就被王氏收买了。

贾母也肯定知道这事,不过有王氏在打前阵,她乐得位居幕后。要说王氏这么无理取闹也是有原因的,还记得贾珠吧,他刚穿越的时候差不多有十个月了,就要抓周的时候就赶上了贾瑶的出生和洗三。

因此忙忙乱乱的,贾珠六月初十的抓周礼上,众人也就显得没那么精神了,所以王氏秉着你们不让我们母子高兴,那就都别高兴的念头,使劲的折腾。

首当其冲的就是直接破坏了王氏妄想的夏恒,这不,夏恒的名声传播的是异常的快,不到一个月就传遍了住在宁荣二府周边的各式亲戚中,再这么三人成虎下去,他敢保证不出三年他就会变成母夜叉。

母夜叉就母夜叉吧,被拖成大龄青年也正合他意,所以在九月半贾敬的生辰宴上,夏恒那叫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算悄悄话的声音大到跟前的百灵都冒火的程度,他也不想辩解。

不过因为宁国公养病的缘故,贾敬也没想大操大办,请柬也没发,因此夏恒很明白贾母带他上门的原因,不就是想让他羞愤吗?他有什么可羞愤的,贾母可真是为了报私仇不顾一切了。

他的名声不好了,难道对府里就一点影响都没有吗?捂脸,他确实高看自己了,对府里不但没有影响,贾敏谦逊有礼,才华斐然的名声对比着给传了出去。

有影响的不过是三姑娘母女,因为原主和她都是小妇养的,见识浅薄,行为粗鄙。夏恒默了一下,三姑娘真是躺着也中枪,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娘被扣了这个帽子,到了夫家还能好吗?

可见贾母的用心险恶,因为三姑娘贾妍的婚事是贾代善越过她定下的,还是理国公柳彪庶弟的嫡次子。当时夏恒听到的时候也是挺惊讶的,后来还是郑氏说出了缘由,这才明白为什么三姑娘这么有底气了。

原来理国公柳彪的庶弟柳虝是被三姑娘的亲舅舅救下来的,哦,三姑娘的亲舅舅姓陈,出事的时候年方二十,其妻陡闻噩耗一尸两命,那时陈氏已被托付给了贾代善,然后就有了三姑娘,再之后便订了亲。

这贾母是看贾妍订了好人家,心气不顺便一箭双雕。夫家一听三姑娘的名声心里肯定打鼓,待三姑娘嫁过去肯定会先被考察一阵,新婚夫妻哪经得住猜疑,本就是父母之命,一对陌生人若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意见,那还能好得了吗/

所以他还是太嫩了,夏恒被郑氏和先生这么一通点拨,那是受益匪浅还心累。这么活着有意思么,有吗?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姑娘贾妍的嫁衣又出问题了。

说到嫁衣,夏恒也是很无语,这可真不是贾母和王氏捣乱,毕竟在这婚姻大事上出了问题,丢脸的可不是贾妍,而是整个荣国府,你一个国公府邸,连套嫁衣都做不起了吗?

原因很简单,十六岁的贾妍她在短短三个月里就长了五公分。自定亲后贾妍就开始绣嫁衣,还特意按大了做,只是没想到初春的时候穿着还垂到了地上,现在竟然遮不住脚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