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贾母心思别细猜(1/2)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好个觉”,灌溉营养液

读者“好个觉”,灌溉营养液

读者“墨魔Y”,灌溉营养液

谢谢啦~\(≧▽≦)/~

赖嬷嬷是谁,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说是原著中的第一豪仆都不为过。先不管现在的赖嬷嬷是何地位,在红楼中剧情中赖嬷嬷一家的排场,可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原主的记忆中也是有赖嬷嬷的,因为那个被处置的夏嬷嬷,每次说起赖嬷嬷都是一脸的艳羡。之后就在原主跟前抱怨,说是跟了个不得力的主子,过得还不如贾母跟前的三等下仆。

所以赖嬷嬷的来历,夏恒也是一清二楚的。赖嬷嬷是贾母跟前的陪嫁丫头之一,因为出了钱氏的事情,把丫头配人的念头瞬间充斥了脑海。

因为贾母没想过,她不过是就提了一嘴,钱氏还真敢应下。弄了个骑虎难下。最后还是赖嬷嬷果决,直接就要自梳表忠心,这才将贾母的理智唤了回来。

贾母也知道跟前的人都是她立足贾府的根本,因此经过考察后便留了一些,实在指望不上的就配给庄子上人。留下的丫头们也都挺感激赖嬷嬷的,所以赖嬷嬷在丫鬟嬷嬷眼中的形象还是很不错的。

由此,贾母对赖嬷嬷也就特别信赖,千挑万选了当时的贾府赖大管家。可惜着赖管家英年早逝,留了赖嬷嬷孤儿寡母的,贾母对赖嬷嬷还添了曾愧疚,更加器重赖嬷嬷了。

至于为何这大半年夏恒未曾在见过赖嬷嬷,皆因赖嬷嬷家里三喜临门,贾母特地准了一年的假。首先是大儿子成婚,然后女儿产子,紧接着也给小儿子订了亲。

不过赖嬷嬷也不可能真在家里呆一年,这不过了年就立刻进府了。哦,忘了说了,此时的赖嬷嬷在府外已经有宅子了,这次进府还带了大儿子一家进来。

夏恒不觉想到原著中赖嬷嬷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荣国府管事,一个是宁国府管事,还被贾蔷这样的嫡支玄孙称呼为赖爷爷。

可见日后的荣国府子孙不济成啥样了,赖嬷嬷的孙子都做了知县了,捐了同知的贾琏还在跑腿管内务。不过也不怪赖嬷嬷一家能发展成这样,从夏嬷嬷的口中就知道,这赖嬷嬷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首先赖嬷嬷作为陪嫁丫头,肯定清楚自家主子的性情,否则也不会自梳明智。要说后人把贾母比作雍正的亲娘是有道理的,偏心上不说了,爱欲生恨欲死的性情还是挺相似的,要不能那么折腾钱赵两个姨娘和子女吗?

如此,赖嬷嬷可就成了贾母眼中第一人了,那待遇甚至比王熙凤这样的孙媳妇还要好点。原著中可是有句子为证的,贾母召人商议如何给王熙凤过生日,凤姐儿尤氏都没有资格坐,赖嬷嬷告罪后却能坐着一张小凳子。

再者赖嬷嬷可是非常清楚出身二字的含义,既然两个儿子没法子做良民,那就做最大的奴才。之后又筹谋了孙子的自由身,最终跳出了奴才的圈子,成了官宦之家。

其实夏恒在荣国府的大半年,是非常有收获的,像穿越文中以自由身收买人心的做法,收效甚微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国史可分为: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想想赖嬷嬷家里那有半个大观园大小的花园,所以夏恒也就理解了这府里的丫头们一提到被放出府的人,为什么会露出满脸的同情了。因为出去之后,说不定会再被卖一次,谁知道下家是个什么样的。

一想到这里,夏恒也就不明白贾母的脑回路了,这宁与家奴,不与亲人,这是何等的无私。还带着一家老小去赖嬷嬷的花园赏景,这到底是个啥意思,难道是为了告诉众人跟着她才有好日子过吗?

这要是搁在别的主家,看到一个下人过得比自己家里的人过得还好,抄家都是好的了,安个盗窃主家财产的罪名,打死发卖都是有的。

所以说,还是他见得世面少呀,完全不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那现在,当他面对赖嬷嬷的时候,应该抱着是尊老爱幼的态度呢,还是主仆有别的态度呢?

“五姑娘,五姑娘,您醒着吗?”通报了一声的白鹭,看到账内毫无动静的夏恒,不得不再次喊了一声。心里也是无奈,这早不来,玩不来,五姑娘刚休息就来了,也不知是不是又为难落秋院的。

夏恒吩咐了几个丫鬟分工合作,就爬到床上准备歇一歇,还没宽衣就听到了白鹭的通报省。一听到是赖嬷嬷,惊讶的半天没回过神来,直到白鹭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才拉回了自己的思维。

“醒着呢,让赖嬷嬷进来吧。”夏恒最终还是拿出了对待顾客的态度,说不好听的,他顶着庶女的名头也就不去作了。

再说赖嬷嬷的年纪,也是大妈级别的了,就当是尊老了,他要是真敢把赖嬷嬷当下仆看,贾母绝对会收拾他的。

“见过五姑娘。”赖嬷嬷并不因为自己是贾母身边第一人而失礼,反而礼数周全,姿态也做得谦卑,至于心里恭敬不恭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