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2)

齐御史皱眉摆摆手,“大男人说话这么牙酸,什么感动不感动的,解决事情才是要紧。”

陶睿抬手给他倒茶,笑说:“伯父,我什么时候做过没把握的事?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我管保不会有事。”

齐御史看看他,这才想到事情可能有什么隐秘的内情,陶睿此时不方便说,但确实有把握对上萧家。那便好,他就放心了。

齐家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态度,让陶睿确定齐家是真的会爱护福喜,这倒是个意外之喜。不过福喜还是要过了二十再嫁,不急。

大理寺办事速度很快,且皇帝这次是真的要查,一切从严,萧太师多番活动都插不上手,那十八人直接就被定了罪。

事实上最后落罪的不止是十八人,还有他们牵连出的其他人。比如靠科举泄题当了官的那几个人,取题、泄题中过手的所有人;私造兵器从哪里来的原料,藏在什么地方,由谁提供的钱财;倒卖官位中获益的人以及他们背后由谁主使等等。

这件案子比江南知府的案子大多了,总共牵扯出108人!抄家所得财物和缴获的兵器数目惊人,一下子成了全国闻名的大案,陶睿也因此案名扬大周,成了百姓心中的少年英雄,树立了一个胆大心细、刚正不阿的形象。

甚至开始有人拦陶睿的轿子,跪地告状喊冤情了,陶睿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好到不能再好。

而萧家一下子成了千疮百孔,他们在查案期间做了许多事,但做得越多越容易暴露,皇帝的暗卫倾巢而出,直接将萧家查了个底朝天,连带二皇子那些事也全查出来了。

二皇子何止是要夺嫡,他还打算万一夺嫡失败就举兵造反!

皇帝不怕人有野心,相反,聪明人有野心,他还会很欣赏,但他厌恶人品低劣的人,这种人夺什么嫡?有什么资格做皇帝?

皇帝知道自己偏心,所以从未希望其他子女多孝顺他,可要造反推翻他,绝对触到了他的底线。

皇帝授意丞相参了萧太师,当朝罢免了萧太师的官,令他告老还乡,算是给了他最后一份体面。

二皇子慌了,竟和萧家划清界限。由他处置的那个表舅舅知府,明明之前还不是死罪,被他直接定成了死罪,连其家人都给流放三千里,幼童都没放过。

二皇子以此向皇帝表忠心,更咽着说从前没看清萧家人的真面目。

皇帝看着他面无表情,久久沉默,连训斥都不想训斥他。

后宫萧贵妃还知道长跪不起为娘家求情,二皇子怎么就这么冷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