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2)

陶睿和皇帝对视一眼,谁也没开口,就这么让两派吵了个痛快。

主要开战之事非同小可,必须经过几轮争吵商议才能决定,那么从现在就开始商议,挺合适的。让大臣们各抒己见,了解他们的看法,对之后的布局铺路很有帮助,同时还能麻痹草原人,让他们以为大周真的还在商议。

实际上皇帝已经让陶睿往边关运送粮草了。

这两年田产方面的事都是陶睿负责的,他当初让各个城镇的人进京学习,当时人们只以为是学习,殊不知其中很多人都成了陶睿的人脉,让他想做事容易很多。

户部尚书和齐朗都是他这边的,再者他得到了皇帝授意,动粮库叫人秘密运送都相对容易很多。

大周的准备已经开始了,草原任何时候想开战都不怕。

草原人在行宫住了三天,已经打探清楚陶睿的事迹。陶睿实在是太出名了,他当年纨绔不将人放在眼里,后来知晓了身世的真相,直接和宣国公府断绝关系。

他当初参了萧家十八人,将萧贵妃一脉扳倒,声名远播,起因竟是萧贵妃的侄女欺负了他妹妹!

细数那些和他作对的人,有的抄家、有的斩首,有的被贬职再不复从前的风光,竟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陶睿极其护短记仇,偏又文武双全,能力超群,是皇帝最看重的宠臣、重臣。怪不得那日他表态后,其他大臣就不敢说话了。

乌克敦几人在行宫骂了几句,知晓此次是真讨不到好了,只得打道回府。

他们坚信,陶睿不会有好下场,历史上任何一个位高权重让他人惧怕的人,下场都很悲惨,皇帝早晚会看他不顺眼。

不过想看陶睿的下场还早,他们暂时只能认了这个栽,找借口回草原,拖拖拉拉不想给赔偿。草原人的离去怎么看怎么有点灰溜溜的意思,大快人心。

乌克敦刚一走,朝上就有人参奏,称北方有一贪官,十分嚣张。陶睿当即请旨亲自前往查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