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2)

“。。。大帅…臂上伤可还疼?”

福康安回过神来,微一摇头——南征北战多年受伤不计其数,那一箭射来虽然凶险,血流如注,但好在未伤及脏腑:“过了大半个月,早就无碍了。”

和琳轻声一叹:“我们轻装追击廓尔喀,随军伤药一减再减,因而为大帅拔箭疗伤之时并未上麻药,大帅可还以得?”

福康安自然记得,那廓尔喀人精于骑射,箭头也设计成六芒星形,一旦中箭,血肉勾连,其通甚过凡箭十倍,军医彼时手都吓地直哆嗦,生怕没有麻药他便熬不过去。为定军心,他虽脸色惨白汗如雨下,却依然无所谓地笑言:“福某虽不敢自比武圣公刮骨疗伤,这点皮肉之痛却还不放在眼里,动手就是。”于是和琳扶住他的肩膀,由军医挖腐取箭——“那又如何?”

“那箭拔出之时,大帅喊了两个字,可还记得?”

福康安不解地望向他,那时他疼地几乎要背过气去不过强撑而已,哪还有气力去说话?

“在场诸人惟有末将离大帅近在耳侧。”和琳苦笑,“你喊了。。。‘致斋’二字。”

福康安微微地挑起眉,敛容看他——却并不慌乱。

“大帅。。。末将出京赴藏之前,家兄曾密语交代——‘福康安勇冠于世,是役想胜不难,惟恐其争胜好强之心尤盛,穷追难舍反为不美,为大局计,宜劝其效熙朝故事尽快撤兵还藏稳定后方。’。。。那时还笑家兄杞人忧天枉加猜度,却不料——”他顿了顿,抬眼与他四目相对,“他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能明白你心意的人。”他看着福康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面容第一次出现了难言的松动,那眼中似有火苗隐窜,却最终被皑皑寒冰逐渐冻结。

这么多年下来,对他们之间的事并不是真地一无所知的,从开始的惊诧排斥到如今的无言以对,他不禁感慨,这二人惊才绝艳并立于世却偏偏相思相望难相亲,却不知能不能以“天意弄人”四字蔽之。

福康安转过身去,不想将此刻的软弱再暴露人前——是啊,和珅懂他,而他呢,又何曾真地去触摸他了解他的真心?除了苛责误会与逃避,这么多年来,他还留给他什么?

但是可以吗?站在家族兴衰和至亲性命之上的他,还有那份资格和心力,去爱一个错过二十年的男人吗?!

眼中有久违了的酸热,他抽了抽鼻子,却发现自己终已无泪可流。茫然中他再次看向方才令自己驻足的那方唐卡,在那不显眼处,用藏文绘上的短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一颗心仿佛就此揉碎了,飘飘散散在他与他相知相爱却相错的似水华年。

“大帅。。。回北京吧——你们,苦地太久太深了。”

乾隆五十六年初福康安平廓尔喀之乱,受封郡王,凯旋回京——是为大清开国入关百余年来异姓为王者之第一人。

(1) 今尼泊尔

(2) 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第四十九章 秋点兵有情人缘牵一线 狩木兰嘉亲王始露峥嵘(上)

“我的意思,贵使想必都明白了。”和珅放下茶盏,支额看向眼前这个他从未遇见过的外国使节,“要见皇上,必行跪礼。”

翻译将这些话在马戛尔尼耳边说了,没等讲完这个山羊胡的褐发男人就急了,却还不忘将方才挲在掌心把玩的夜明珠放好收妥,才腾地起身,也不用翻译了,直接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道:“我们。。。是代表大英帝国伟大的女王陛下。。。来向贵国皇帝祝贺万寿,按欧洲公约,以女王特使身份觐见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都是免跪的——我们见乾隆大皇帝是这样,你们。。。若来了大英帝国,也同样不需要行跪礼——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开明君主都能允许的。”

“你说错了!”和珅象终于忍耐完了他说的话,皱着眉看向他,目光中已没了先前的平和隐忍,“即便你们女王亲自到了大清,见我们乾隆大皇帝,也是要三跪九叩!先前皇上万岁圣诞,正阳门前接受万民朝拜,你也是有份观礼的,倒是告诉我,前来朝贺的那么多个国家,不丹安南琉球缅甸朝鲜哪一个国王哪一个使节不是双膝跪下!这不是与你们谈条件,而是必须为之无可转圜!”

马戛尔尼被他的疾言厉色吓地一怔——从他自天津登陆进京一来,一路接待指引的都是这位大清国的首相大人,从来温文尔雅和和气气,提起他说的五口通商往来贸易还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怎么忽然变的如此咄咄逼人,但他终究是个资深外交家,吞了口口水,开始冲那翻译刮拉刮拉说了一大堆鬼子文,那翻译忙复述道:“我们英国使团在海上整整走了一年,带来了一船珍贵的礼品,诚心要与贵国通商交好,只是一点皮毛问题上的分歧,和中堂何必强人所难?”

和珅扯起嘴角,马戛尔尼分明能够自己说却要借助翻译,也是想缓和下剑拔弩张的气氛,但和珅如何会理这个茬,依旧冷冷地道:“你送的多,要的也不少吧?五口通商北京传教设立使馆租借小岛洋洋洒洒六大条件——你先别辩驳——这里头有真地能使两国互惠受利的,也有你们英吉利国自己打的如意算盘——租借小岛方便你们泊船居留?我们广东一处小岛,被红毛子国——你们那大约叫葡萄牙——一借几百年,想过还没有?仅这一条要求,我就能逐你出京!”

“和和和中堂。。。” ?马戛尔尼不安地转动他巨大的脑袋,赔笑道,“我们大英帝国不是那种厄——‘趁火打架’的人,您之前看了我们的国书不是还。。恩。。。很有兴致吗?”

和珅一笑即收,他根本没工夫去理会马戛尔尼说错的成语,为着华夷之防大清的禁海令自康熙以来已风行百年,利弊皆有,但他自从这些年略涉洋务,暗中与人合伙开办赫赫有名的广东十三行以来,就隐隐明白在隔绝中国的万里波涛之外,世界或许是另一番天翻地覆的模样。马戛尔尼爱来的贡品他都看过,自鸣钟自行人这些精巧玩意儿尤可——独独对他们的火器和天文航海仪器叹为观止心下暗服——他竟有些不明白了,譬如火药,明明打从秦汉以降,炼丹家就已经配制出来,怎么千年发展千年演变,在中国就化作正阳门上灿烂方华的万树烟花传至外国倒成那些令人生畏的火枪大炮,任你一夫当官万夫莫开,又有谁真能挡住这些咆哮的火龙?因而,在他心里,不是不想与他们通商的,以丝绸生茶等利民之物换他们火药仪器等兴国之物——但绝不能叫他们占了便宜去——而想要乾隆首肯通商,首要的就是满足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独尊思想,这姓马的不肯下跪,什么事也都不用谈了——不打掉他暗藏在礼貌谨慎下的的骄横,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我是有兴致,但究竟是贵国还是我大清更需要开放通商,贵使心中也有数。”和珅有时候是一个天生的商人,精于一切讨价谋利之事,故意端起架子平平淡淡地开口,“我大清无所不有,要你们的钟表罗盘机器何用?而据我所知,贵国每年要从我们这买走的丝绸茶叶都是千万两白银以上,供求关系已经高下立分了。”

马戛尔尼张大了嘴,他是真没想到这个一直在北京坐镇中枢指挥一切的首相大人竟然对贸易行情如此清楚——若非一心要扭转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他何苦要远涉重洋九死一生来到中国?但随即他又绽开笑来,倾前身子压低声音道,“和中堂在。。。贵国皇帝面前说话是。。。顶顶管用的,我想中堂若肯为我们美言,乾隆大皇帝是不会真为难我们的。”说罢手一扬,两个随从抬进一个箱子,打开抬出个高四尺有余的自鸣钟来,精雕细琢自不必说,那大钟底座下围着一圈十二个西洋少女,面上表情都纤毫毕现,个个穿着袒胸露乳的大蓬裙子,时钟每过半个时辰便会当地一响放出音乐来,被内中机隼转出的少女便会对正时刻竟开始宽衣解带,姿态各异,妩媚非常——

和珅淡淡一笑。马戛尔尼暗自心喜,他刚从珠江口登陆广州的时候,那些中国官员也是斥他们为“洋夷”而爱理不理,送上大礼之后态度就立即叛为两人,广州北上行过大半个中国,他就根本还没遇过不贪财好色不接受贿赂的大清官吏。

“贵国的钟表玩器果真当的起巧夺天工四字。”和珅的目光转向马戛尔尼,玩味似地打量他胸前所挂的怀表,马戛尔尼忙知趣地解开怀表——这是他下海前女王亲送的,虽不至贵重却意义非凡,但仍然道:“和中堂不嫌弃也送给和中堂——还有一批礼单随后就送到府上。”

和珅接过怀表,摆弄了一下,浅浅一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马戛尔尼还来不及高兴,就见和珅信手一指那大座钟道:“咱们中国人不兴‘送钟’,这怀表我就当是贵使盛意却之不恭,这钟我就受不起了——不过中华礼仪之邦,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来人,将我带来的礼物送上来!”

一沉沉紫檀木箱子鱼贯而入:“和中堂赏英使珍珠白玉挂十串,南海珊瑚座八枝,墨地三彩双耳方瓶六对,起花玛瑙鼻烟盒三十个。。。”

马戛尔尼早就看地目瞪口呆,方才的扬扬自得早被和珅这一手打压地无影无踪——与这个大清最精明的官员交手,自己从气势到实力都输地太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