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2)

刘全忙呵身应了,又小声问道:“夜深露重的,爷是要去哪?”

和珅掩下眼睫,顿时如浮云弊日,敛去一室风华。“。。。顺天府大牢。”

第五十一章 回首百年将相萌退意 山呼万岁嘉王终登基

“和中堂是来送我上路的吗?”钱沣舒展了双腿,铁制的镣铐发出一阵响动。

和珅命狱卒开了门,提衣坐在钱沣对面:“你总该知道,入关以来,大清就没处死过一个御史。”

“那是康熙爷定下的规矩,为着广开言路,御史任上都从未有因言获罪之事——如今钱某既已被关进大牢,就也想到了死——和大人可以去花枝胡同钱某居处看看,堂上正停着一口薄棺,等我躺进去!”

相比于钱沣的大义凛然,和珅却是平静的很:“我们共事多年,早年一起前往山东查国泰案,和某就知道你不怕死,铁骨铮铮。”

钱沣还不及得意,和珅又紧接着冷冷地道:“可这一次,即便钱大人你一头撞死了,和某也绝难对你生起半分敬佩!”

这等于是钱沣毕生追求,猛地听了这话,顿时张着嘴石化在原地。和珅站起身,一甩手喝道:“钱大人熟读圣贤书,难道不知道为臣之道么?武死战文死谏,那固然是人臣至荣可更是末世乱象!你今日身陷御中,若皇上真一怒之下杀了你,你固然死得其所万古留名,皇上却是个什么名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如此浅显的真理还要我教你?!”

钱沣愣了下,依旧嘴硬道:“可钱某做事从来光明磊落克己忠心,偶有进言皆是从苍生黎民出发,自问俯仰无愧于天地,没有半点私心!皇上若真要杀我,我也无话可说!”

和珅瞪着眼看他,半晌才气道:“你这个木头脑袋!皇上真气你说实话逆批龙鳞,早前你阻止皇上下江南,办万寿的时候早就办了你了!这一次千不该万不该上那个‘尧天舜日’的字儿更不该为了与别不同邀名请誉而和十七阿哥之事搅在一处!你只知道劝柬皇上,尽你所责,却不肯分一点心思去想想朝局想想未来吗?!你日日说十全武功四库全书圆明十景都是徒费钱财虚名闹事,可除了乾隆一朝,大清后继江山还有可能有如此气魄如此财力去做这开疆辟土千里繁华的盛世?你怎么就这么眼皮子浅,不早不晚挑这个敏感时刻上书,说什么为万民福址要移风易俗以开风气,皇上想的却是你党附阿哥妄求拥立!你还想着一死存名,只怕你即便入了阴曹也难逃骂名!”

钱沣已是怔了,他这一世清白为官,从穿上獬豸官服之始,便只记的自己是言官御史,明辨是非,拨乱反正,不料这辛苦一生,临了却要做个陷君父于不义的乱臣!“和中堂。。。我,您知道我不是的。。。我有什么说什么的。。。承德行宫失火,我想,想。。。皇上能慎己度身,别一边把十七阿哥送去盛京守陵一边又要大张旗鼓重修承德避暑山庄,我真和十七爷没有关系,和中堂,我不会去抱阿哥们的大腿,去求什么仕途升迁!”他有些失了方寸,泛白的嘴唇也哆嗦个不停,方才的盛气一发消了干净,显出几分风烛残年的飘摇老态。和珅见他如此,心里也软了几分:“我知道。若你不是正人,我何必坐在这里,与你说那么多废话。。。你马上写折子辩白,把你先前所说的话逐条逐条地全都自己驳了,驳地越狠命越好,我自会找机会放你,之后你立即辞官,携母退隐,否则皇上绝容不下你!自古以来卷进这挡子立储夺嫡的事里的,几个有好下场?”

钱沣虽还郁闷难当壮志难酬,却也心知,和珅是尽力了,便一咬牙点下头去,和珅松了口气,想了一瞬,忽然语气一变:“你在承德夜宴上进‘尧天舜日’横幅又为十七阿哥说话,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旁人建议挑拨?”

钱沣一愣:“和中堂何意?”

“有没有。。。哪位阿哥劝你在冬至夜宴上劝皇上改风易俗罢修行宫甚至。。。为十七阿哥鸣冤说话?”永琰那夜的话他依然记地清楚,但他始终不能真地放心,非得亲自问上一问。

钱沣张大眼,随即慢慢地低下头去:“。。。没旁人,都是我自己的主意。。。”他想起了乾隆承德卧病的那些时日里,永琰对他说的那些话,改奢为俭,与民休息,这位王爷这么说的时候眉头深锁长吁断叹,那份忧民之心他感同身受!他如今已是沉沙折楫出师不捷了,何苦再连累一个为民请愿恭爱幼弟的亲王!更何况如今乾隆既最忌阿哥夺权,他如何再敢插足其中,无风起浪?

和珅却看不出这位直臣此刻的复杂想法,他总想着如永琰这般人,若能心胸开阔,雅量服人,却也算乾隆诸子中最有帝王相之人,听得钱沣如是说,反微微地放下心来,复又重重地叹了口气,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永琰有天子之分,他肉体凡身凭什么扭转乾坤?罢了,好坏随他去吧。。。只盼当年的阴郁少年坐上龙位,真能放下心结。

“他还说了什么?”永琰舒展了长腿,倚在犁花木春凳之上,拥着件银鼠貂裘,庸懒似地任个小太监为他捶腿揉捏,双眼似闭未闭。

“和府的人,嘴都紧的很,只说是和中堂送给王爷的。”穆彰阿箭伤已愈,看了看那盒子中光华流转玉色沁绿的玉如意,“这柄如意其色其质都胜过大内珍藏,虽说这和中堂官场商场多年经营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但以这样的宝货轻易相赠,看来王爷大事已定了。”

“拿来我看。”永琰睁开眼,漫不经心地接过那玉如意,触手生凉,翠色夺人,果然是上等碧玉原石依纹而雕,甚至胜过跟了他二十多年青玉蟠龙璧——他缓缓勾起一抹深刻的笑意——

伸手执着如意轻轻抬起那小太监的下巴,一张如梦似幻宛在烟水里的容貌,雌雄未明,面如好女。那孩子第一次在堂皇灯火下被迫如此与自己的主子对视,已是恐惧地浑身轻颤,最终哆嗦地闭上了眼。

那个人。。。从来不会如此卑微地惧怕着他。即便前路再难,挫折再多,他也会挺起胸膛,闯不过,也要闯到底。这世上,有几人能在真正的他面前,依然保有几分谈笑间江山指点的气度,也就只有他了——可那又如何。

和珅,你居然还真以为你将来能在我手下共事,来保全你的家族你的权位?

如意?得到你才真地算尽如我意!江山如画,那是我永琰份属应当天命所归!你要知道,我应得的,远远不只这些!

“从今往后,嘉亲王府中不要再出现一柄如意!”永琰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随即看向那瘦弱的小太监的目光,陡然现出了一抹异色。“乖孩子。这个,送你了。。。”永琰温柔的语调里却有一股子直透心扉的冰冷嘲弄,那孩子却没听出来,他已被这个天大的恩宠惊地快晕过了,喜不自胜地接过连连磕头。永琰笑着,如猫戏老鼠,“你喜欢?那你过来,坐到爷身边儿来。。。”那小太监怯怯弱弱的爬上了榻,永琰张开披肩,如张噬人的黑网将他缚在怀间,“冷么?别怕。。。爷疼你。。。”

穆彰阿暗中看了那小太监一眼,转身就要告退——他依旧记地清楚,他箭伤回帐,永琰为他治伤之时,他再次几乎哭求的那句“离开他,或者杀了他!”,永琰却没再如以往犹豫彷徨,他只是动作不停地为他包扎伤口,一面只淡淡地回了一句:“能做到,早就做了。”

于是他知道,一切已经无所转圜。

“穆彰阿。”永琰忽然开口叫住他,声音听不出半点喜乐,“和珅晚上去了顺天府大牢。”

穆彰阿停下脚步:“他是去。。。见钱沣?”

“钱沣是御史,自然杀不得。但他毕竟当廷冲撞了皇阿玛,又犯了他的大忌,绝没有轻饶的理儿,和珅,是替皇阿玛清理门户去了。”揉着那个羸弱的身体,永琰闭目微笑,“他对我的皇阿玛之忠心细心,也算是天下少有的了。”

“他要杀钱沣?”

摇了摇头,永琰慢条斯理,“依他的品性,必要顾及脸面交情和将来名声,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个御史,所以,你得去助他一臂之力——送钱大人上路吧。”

留着钱沣迟早是个隐藏着的祸害,更何况若他一死,朝廷舆论必归疚于和珅,端的一石二鸟。

没有半丝犹豫,穆彰阿立即点头领命,头也不会地快步出去。

福康安收到钱沣死讯的时候正在傅公府——如今叫傅王府了——的赏心斋。

这是傅府的书房,竹外桃花,龙吟凤尾,端的清幽。他坐到窗台下,案上摊着本半掩的线书——多少年前,他与长安都在此处读书,那时和珅也常来,三人都恃才傲物轻狂潇洒地煮酒论史,如今却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昨夜梦回。

身后一声轻响,福康安多少年战阵历练出的耳聪目明,立即回头看去,却见门外躲着个小小的身影。他叹了一口气,尽量放柔了声音:“德麟,你进来。。。”

外边的半大孩子咬着下唇有些畏缩地迈进门来,飞快地看了他父亲一眼,小声地道:“给阿玛。。。请安。”福康安神色复杂地看着他唯一的嫡子——如今他也已十二岁了,他长年离家征战在外,使得德麟对这个赫赫扬名的父亲有着一种全然陌生的敬畏。对这个儿子不是不愧疚的,他多少次打叠起精神想要和他谈谈,却悲哀地发现这么多年以来,他早已经习惯了冷漠。福康安扯了扯嘴角,道:“你是进来拿书的?”顺着他的目光过去,福康安执起那读了一半的书,“太上感应篇?。。。你年纪尚小,怎么就看起这等虚无飘渺的老庄之说?”直觉带上了军中训话的语气,德麟脸色一白,便吓地不敢说话了。

福康安有些恼恨地拧紧眉——他怎么就不能学会好生说话!僵硬地清了清嗓子:“阿玛不是说你看不得这书。。。只是。。。将门虎子就该有几分英锐之气才是!”

德麟听到此处,混身更是一颤,却什么也没说,恭恭敬敬地父亲行了礼就要告退,福康安心中灵光一闪,忽然叫住他:“你可是。。。将来不愿意当将军?”

德麟回过头来,半晌才给他磕了个头:“儿子。。。儿子素来。。。就不喜打打杀杀——但大伯二伯都说不行,我是嘉勇郡王唯一的儿子,除我之外无人可以继承你的赫赫威名!所以我一直都有习武,炎夏苦寒也不曾中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