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01(1/2)

凤景南叹,“明年皇上有意南巡,我会随驾,界时你要守在昆明城。展骏齐竞都跟了你不少时日,多少信的过,你现在不要着急把他们外放。”

“什么时候定的事,你怎么没跟我说过?”明湛吃惊道。

“皇帝出巡,现在是机密,我跟你说了,你这张嘴也给我严实些。”凤景南警告道。

明湛琢磨着,“就算皇伯父南巡,让我随驾的机率更大一些,怎么会点父王呢?”凤景南其实并不愿意明湛手中握有太多的权利,可如果凤景南随驾,明湛无疑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凤景乾对他很不错,不过,再怎么说,凤景乾与凤景南是同胞兄弟,论信任,明湛完全没有与凤景南相比的可能。

凤景南见明湛疑神疑鬼,怒道,“圣心莫测,也不可测!你给我老实些!如果我回来,有什么事!你就等着!”

既然有了这信儿,明湛便也不急着把展骏他们派出去,如凤景南所言,给俩人在卫城军里找了个差使,先安排下去了。

不过明湛再次宣杨路与柳蟠晋见,

柳蟠年近不惑,不过医生精于调养,具着依旧不过三十许人,眉目清秀,行了大礼。

诸人行礼落座,明湛笑道,“一别经年,柳大夫容颜依旧。”

柳蟠笑,“殿下变化颇大,草民险些认不出了。”真是风水轮流转,任谁也想不到,当年的小哑巴,如今已是镇南王府第二号人物。

“那是,想当年,柳大夫当年还笑话我生的丑呢,是不是?”明湛打趣一笑,其实柳蟠人不赖,他给明湛开了多少药,明湛怕苦,后来柳大夫都是做成药丸子给明湛吃。

柳蟠倒也不惧明湛,淡淡一笑道,“殿下幼时圆润健壮,不若如今举止风流。”他倒不是觉得明湛小时候丑,小孩子,不论相貌好赖,小小软软的都极可爱。凤家孩子都生的粉雕玉琢,到明湛这里就一圆滚滚的小胖子,眉眼还挺一般,跟爹娘不大像。柳蟠那会儿年轻,还有些童心未泯,趁着给明湛看病的机会,时不时捏捏摸摸,想从骨骼上确定明湛到底是不是凤景南的儿子。

最终得出的结论让内心十分八卦的柳蟠很是郁闷了一阵。

如今旧事生提,柳蟠倒是有些惊诧明湛当年小小年纪,便记事清楚,倒有些早慧了。

明湛笑道,“我听说杨将军的儿子并未随杨将军习武,倒是跟着柳大夫学医术,如今在云藏边界一带救死扶伤,颇得百姓赞誉。正好我身边少这么一个能干的人才,你们是知道的,历代皇亲贵戚,最是怕死。我也不例外,”说着,明湛自嘲一笑,“别看我年纪小,也怕死怕的不行,我总想着有个人能在我身边,专门管着调理我的身体,虽不能活上千岁,起码百岁吧。不瞒你们二位,我就看中了柳大夫的高徒。”

明湛的性子很诡异,一般人即便怕死,也不会说出来,偏他大方承认,倒叫杨柳二人不好回绝了。

柳蟠看杨路一眼,垂眸未言。杨路便道,“能有幸侍奉殿下,是犬子的福份。”

“那就多谢二位割爱了。”明湛笑了笑,“我从不会亏待身边人,你们放心,我脾气也不错,并不难相处,也没什么不好的嗜好。”

这些话,柳蟠其实还是有几分信的,明湛回到镇南王府做的几件事,百姓受益不浅,可见其心地不差。杨濯跟在明湛身边几年,日后也算有个靠山。上位者想的都多,他只要无愧于心,也是现成的一桩富贵。

“说起来,前些日子接到杨将军的捷报,我倒松了口气。”明湛推心置腹道,“我虽不大清楚,不过依着杨将军的本事,竟为几个匪盗所困,想来将军自有为难之处,不知方不方便与我讲?”

见二人有些犹疑,明湛笑一笑,“那就算了,我知道,说话是要讲究证据的,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无凭无据的话,虽然心里有谱,你们也不好直接说,不然,倒有诬陷之嫌。不过,我们既然见了面,我想让二位知道。我始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有为难的地方,可以向我求援,我会尽全力帮助你们。”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明湛道,“我希望你们能还边界一片安宁,起码在我的边贸市场开业后,那些走私的、走偏门儿的,让他们安静一段时间。当然,这是在保证你们安全的前提下。”

杨路沉默了一段时间,方开口问,“殿下只想让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不愿意连根铲除么?”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明湛道,“其实,没有任何组织能与国家军队相抗衡,连根铲除并不难做,一万人马开过去,扫平荡尽也只是时间上的事。不过,我不能依据自己的怀疑便做出绝人灭户的事。这种事,做了,便失了人心。只要做一次,别人就会想,有一则有二,久而久之,百姓官员便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会担心我会不会再因为怀疑就去抄他们的家,灭他们的门。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我想,就算二位,也希望治国告律法,而不是某个人的喜怒。”明湛笑了笑,端起茶盏抿一口,“对吗?”

“话又说回来,我以往还担心将军身边少谋臣,如今见着柳大夫倒了了我的一桩担心。”明湛瞥柳蟠一眼,徐徐道,“当年父王倾慕柳大夫才干,本想留柳大夫在身边,以展长才。不想柳大夫心有所属,倒情愿留在将军身边。”

明湛用词暧昧,杨路很有几分尴尬,倒是柳蟠笑着生受,抱拳谢一礼。

“武将驰骋疆场,大开大阖,难免失之粗放。”明湛温声道,“柳大夫是文人书生,最精细不过。我想着,缫匪一事,咱们不能坐等着匪徒来,他们一来,咱们就打一回,他们不来,咱们就干等着。这样就失之被动,我看还是当顺水摸鱼、顺藤摸瓜,如此,有理有据、有凭有证,将来藏边靖平,不仅是我、云贵二省的百姓也当感怀二位之功绩。”

柳蟠再看杨路一眼,杨路道,“有殿下教导,臣茅塞顿开。”

明湛轻笑,“以前只听人说过两人有默契,有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心有灵犀’。我总觉得夸张,两个人再怎么熟悉,也不能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心意相通,如今见着真的了,方才信了。”

柳蟠道,“日后,殿下总会遇到这样一个可以与您心意相通的人。”

“希望如大夫所言。”

132、无声

给明菲指婚的圣旨来的很快。

帝都公卿之家,有魏太后的面子,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人家。

卫王妃是嫡母,自然要担负起准备嫁妆的重任。不过,卫王妃早有筹划,事到临头,已备的七七八八,倒不必慌了手脚。

两份嫁妆,一样丰厚。都是庶女,哪怕在心中有远近之分,在嫁妆上也看不出分毫。卫王妃素来大方,笑对魏妃、杨妃道,“这是府里出的,你们看一看,若还有什么要添的,只管跟我说。明艳是做大姐的,封号高了一些。不过,嫁妆上我都是比对着当年明艳的份例来的。除了府里的,她们叫了我十几年的母亲,我这里也各有一份添妆。”

魏妃、杨妃连忙道谢。

卫王妃笑一笑,“我知道,你们也自有私房,都只有这一个女儿,有想添的只管添上。女儿家,嫁过去,咱们这些长辈又离的远,私房手头上还是宽裕些的好。”

在这一点上,三个女人取得了空前一致的立场,魏妃、杨妃自然感激万分的说了不少好话,卫王妃听她们说完,便叫她们退下了。

魏妃得宠多年,以往并不把杨妃放在眼里,只是如今两人一道嫁女儿,倒有了些同病相怜,魏妃叹道,“也不知怎么,这些时日,我一直睡不好。明菲在家里是自在惯了的,又是这样娇气的性子,武阳侯家,我只听说过。这样见都没见一眼,女儿就要嫁过去,如何能放心?”说着眼睛都有些湿润。

杨妃轻叹,劝道,“姐姐莫伤心,我何尝不是如此。说起来,姐姐比我还略强些,我只有明雅一个,这么多年,她每日都伴在我身边,她这一走,我这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