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黑衣人(2/2)

看来这地方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难怪那蔡余深之前还说准备把他的父亲也接过来,现在想想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差不多快一天的时间没吃东西了,刘云也着实饿了,回来时在路上买的东西也早就吃完了,现在只能去外面转一转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吃的了。

这月莱区位于良城的最南边,繁华程度在所有市辖区中也算是名列前五了,其左接良城月莱国际机场,右接良城最大的港口通明港,水路交通极其发达。作为连接日本与韩国的唯一海上枢纽,通明港成为了喜爱轮渡欣赏海上风光的日韩游客的最频繁的登陆点,加上月莱区的异域风情以及特有的樱花海岸和泡菜街,金达莱园,导致很多日韩友人都热爱上了此地的环境氛围并定居于此,并把此当作了第二故乡。

说起来刘云这次的陶火县之行也并不是一无所获的,至少还得到了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房子,而且回来的时候蔡余深还硬生生的塞给了自己五千块钱的现金,作为给自己的鼓励,此刻自己的腰包还不是鼓鼓胀胀的,完全没有之前那种低三下四的感觉了。

也难怪,毕竟刘云一直以来都是穷困潦倒,并没有见过什么大钱,所以这五千块钱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于一笔巨款了。

沿着民族街四下里看了看,刘云最终锁定了一家名为“结衣料理”的日料店。

这是刘云第一次走进日料店,想着品尝一下日本的特色美食,感受一下日本独到的风情韵味。还好店里的服务员都会中文,这才得以让他们可以流畅快捷的交流。

其实刘云也会说一些少量的日语,像什么雅蠛蝶,一库一库,以太之类的,但是这些基本都是日本明星们在拍电影的时候才会用到的,在这日料店里说这些话完全没有任何卵用。

店里终究还是秉承着一贯的日式传统作风,抬眼望去,只见那墙头檐角高悬着一个个大红色的木框灯笼,木质桌椅和榻榻米摆放的整齐得当,墙面和天花板排列着一幅幅樱花点缀的和风画作,耳畔不时传来一阵阵橐橐的木屐声,整个店内清新淡雅,温馨舒适。

刘云要了一份三文鱼,一份卷寿司,还有一份鳗鱼饭,其实他也不知道好不好吃,反正就是经常听那些吃过的朋友说起这些东西,那就按照他们说的点就完事了。

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刘云竟觉得这日料还挺好吃的,挺符合自己的口味,看来以后有机会得多光顾一下这里了。

离开日料店后,刘云在民族街路口搭上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城北的陈家塘棚户区,此棚户区位于祥龙区的东面,与之紧紧相邻,良城百分之三十的穷苦人家就居于此地。

自从去了陶火县之后一直到现在回来刘云始终没能联系上紫幽她们,起初的时候自己也牵肠挂肚,忧心忡忡的,但苦于路途遥远,工作繁忙,也就只能在心里念想着,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肯定得马上赶过来探听一下情况,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也是难为她们了,作为两个外来户,仓促的来到良城,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只能寄居于如此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之中,属实让人喟然叹息。

跨过那一堆堆腐烂的废弃物,绕过一个个贴满狗皮膏药的巷口,刘云总算在这棚户区的最后一排找到了紫幽她们的住处。

好像还真不出自己所料,那摇摇欲坠的木板门紧紧闭合着,屋内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动静,难道是已经休息了?

刘云敲了敲门,又冲着里面呼唤了几声,可还是半天都无人回应,按理说现在这个点两人应该在家里才是,可为什么没人开门呢?

而且今天刚好是星期六,紫幽每逢周末都会在家里陪着奶奶顺便帮奶奶做点家务,绝对不可能在学校里待着,难不成俩人出去溜达去了?

刘云四处张望了一下,见隔壁的屋子里有人在走动,就迅速走上前去:“您好,请问一下您知不知道隔壁这家人上哪去了?”

“隔壁?你是说游大娘和她的孙女儿?”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走了出来。

“对对..就是她们。”

“这个..我都好一阵子没看见她们了..差不多有十多天了吧..最后一次看见她们还是上个月我出去打酒的时候,当时还跟她们打了声招呼,后来就再也没见到了,至于去了哪里..那我就不清楚了..”

“奇怪..”

“怎么?你跟她们认识?”老人细细打量着刘云。

“嗯,那是我的大奶奶。这次趁着放假准备过来看看她,没想到竟然不在家。”

“是这样啊..不过最近总有两个穿黑衣服的年轻人也会时不时的来她们家门口晃悠一下,难不成也是来找她们的?”老人轻抚胡须“我曾问过他们来意,但他们什么也不说。”

“黑衣服的年轻人?”

“是啊,全身都是黑的,看上去挺严肃。”

“噢..那谢谢您了..我再去别处问问看!”说着刘云快速沿着巷道来到了最前面的交叉路口。

“谁?”刘云余光一撇,只见一个黑影蓦地从身后一闪而过。

这什么情况?难道又有人要暗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