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半臂(1/2)

洛阳白马寺,向来被称为“中原第一古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乃是 汉明帝遣使至天竺迎接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国所立。二僧亦在此寺译出第一部佛典《四十二章经》,汉地释教由此尊白马寺为“祖庭”。

景龙元年,白马寺僧人上奏朝廷,称主持夜梦山门外东南有人歌《桑条韦》,循声而去,于歌处掘地,发现古地宫和其中舍利子,乃知那处原是汉明帝应摄摩腾所请而建的“齐云塔”遗址。因《桑条韦》、“齐云塔”均暗含“二圣齐肩治国”祥谶,韦皇后览奏大喜,捐十万脂粉钱,并敕命东都有司重建塌毁已久的齐云塔及附属寺院。

次年“齐云塔院”修成,因是韦后所捐,入住僧众不妥,朝廷下诏立为尼寺。废太子重俊妻杨氏及众姬妾自请出家为尼驻寺,为韦皇后父母亲族追福。

修多罗跳下马背,又从辎车上扶下自己的异母三姐。已经剃光头身着布袍的废太子妃,本来就生得瘦弱,这一半年来苦受折磨,越发皮包骨头,晃晃悠悠全无生人气息。姐妹俩也没什么可说的,相视苦笑一下,旁边车上的幼儿啼哭声又响起来。

废太子留下一子,名为宗晖,侍妾所生,如今也废为庶人了。他生母此次随主妇一同剃度出家,幼儿本可留在禁中养着,是杨妃母女多方求恳,还找了修多罗到太平公主跟前说情,才得允可把李宗晖一起携带入寺——没了父母的幼儿在宫中过的是什么日子,有前废太子李贤的几个儿子为明证。

韦夫人也随女儿的车队一起回洛阳。她名下唯一产业仍只有杨知庆在洛阳的那所宅院,过眼云烟一样的兴盛衰败之后,她只能回那宅子去养老等死。她倒也想和女儿一起出家,同住齐云塔院,但皇家寺庵并不是随便谁想剃度入驻都能办到的,多方奔走,韦夫人也没能拿到一纸戒牒。

“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东南方二百丈外,遥遥相对,钟鼓可闻。在礼部祠部的簿籍上,这一处尼寺注明为白马寺附属经管,但毕竟男女有别,且齐云塔院还多了个“韦皇后家庙”的名头,白马寺僧人更不敢轻易干涉这院事务。

目送十几个光头尼姑抱着幼儿,扛着行李卷,蹒跚走进内有高塔的寺院大门,修多罗又叹一口气,忽然涌上一阵心悸后怕。

重润死后,她自己也一度铁了心要出家,几次回峻极庵找师父,都吃了闭门羹,约三四年后才慢慢缓过来。再想深一点,如果重润出事前,他们已经正式成婚,那么她会比三姐更早几年成为“废妃”,几乎非出家不可,想不剃光头都不行。

嫁入皇家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吧,荣辱兴亡全取决于丈夫或儿子的一念之间,自己半点作不得主张……

修多罗正神思飘荡,忽听脚步声响,一个和她自己一样身着袍袴的男装女武士跑过来,开口禀报:

“杨校尉,那边山头上有喊杀声和兵刃交战声!象是有山贼还是不知什么……”

这身材娇小脸型圆润的女卫士名唤阿甜,也是镇国太平长公主府里的户婢。修多罗整顿自己的“帐内府左一队”时,从公主府数千婢妇中择选出五十名身体健壮、灵活有力者,教她们练武射箭,作太平公主的贴身女护卫。这阿甜聪明机灵进步神速,很快成为修多罗的左膀右臂,如今是左一队的队副了。

修多罗自己,则因在景龙宫变中机警报讯、协助守卫太平公主及相王府的功劳,升职为校尉——然而她直接统管的,还是只有左一队的五十女兵。

宫变那天上午,她带着上官婉儿的两个侍婢,三人打马狂奔,从大明宫绕行城外跑回太平公主府。公主府亲事帐内府的千名卫士均上墙楼值守,刀出鞘箭在弦,严密监视同坊武三思家那一片大宅子的火光暴乱。

李重俊率领的叛军人数并不多,他们的冲杀重点是武三思家,又见太平公主府守卫森严,便没过来攻击。但府内的太平公主及她丈夫儿女,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惊吓惶惧自不待言。幸亏修多罗及时赶回来,通报了上官婉儿所言及大明宫内情形,太平公主一家才镇定下来。

等到叛军烧了武三思宅及安乐公主府,向北退走,去玄武门围攻天子一家,太平公主眼见兴道坊内战事已息,又担心起住在兴庆坊的相王旦。修多罗自告奋勇,带了五名女兵,换装出坊摸过去察看,见相王府亦平安无事。她的到来和通报同样极大安抚了相王旦一家,之后为修多罗请功颁赏,也有相王府的一份助力。

因着这些功劳,修多罗此后着手兴练全由五十名女卫士组成“镇国太平长公主帐内府左一队”,说闲话的人就少多了,军中其余兵将更多地是以好奇玩味看热闹的态度对待这群女兵。一二年下来,这一队女卫士在长安城内已颇有名气,上次打马球出赛还赢了左羽林军的球队,修多罗自己连中三元。

此一趟从长安护送杨氏废妃到洛阳白马寺的行程,因队中都是妇人幼儿,废妃母女又是修多罗的血亲,韦后特意向太平长公主打了招呼,借用修多罗并二十名女卫士。太平公主并不情愿,可当然不敢违背皇后意旨,只能细细叮嘱修多罗一番,让她多加小心。

“有山贼?”修多罗诧异地手搭眼上,望着阿甜指出的那个山头。那离白马寺和齐云塔院不远,林木茂密,看不清山上动向,“这里离洛阳城也就二三十里地吧,这么近,怎么会有山贼?东都守军是吃干饭的么?”

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地势并不险峻,附近从来没听说有什么山寨贼巢,且就在东都洛阳东门外,名气响亮香火兴旺,寺内精壮武僧也有不少。江湖贼人往往比良民还信佛,哪支不长眼的山贼会跑来白马寺打劫?

“走,看看去!”修多罗翻身上马,招呼着阿甜和其余十几名女兵也上马,摘弓上弦,向那传出喊杀声的山头驰去。半路遇到她留下断后监视的几名女兵,二十卫士汇合到一起,修多罗依着帐内府老练将领的传授心法,将人手分成前中后三组,拉开距离,全副武装小心行进。

还没攀到山顶,就见密林中冲出来十七八个男子,后面还有一队黑衣蒙面人追赶发箭。黑衣人约有三四十,人数多出一倍,又居高临下,优势明显。

修多罗定睛一看被追赶的那队人,当先扶着伤者奔跑的年轻男子豹头环眼,容貌雄伟,极其熟悉。她失声叫出来:“临淄王?”

竟是相王旦的第三子隆基被山贼袭击了。修多罗一时也不及去想为什么他此刻会出现在洛阳城北,只发号下令:

“前锋上树!让过被追的那队人,向黑衣山贼发箭!”

护卫着李隆基的一队人虽较少,但个个勇悍,其中一个高大中年汉手挥长槊,神威凛凛,追击者等闲不敢接近。修多罗这二十女兵一加入战场,双方人数几乎均等,形势立刻逆转。

近身搏击,男女气力差距还是很大的,远程射箭却不明显。一队男装女兵隐身树后,箭如雨下,敌方更看不清她们形貌,只知忽然出现了一队援军,士气大沮。李隆基一行却士气大振,此消彼涨之下,双方再战片刻,黑衣蒙面人四散溃逃。

那高大中年汉子呼喝着追击下去,修多罗却收拢自己的女兵,上前与临淄王见礼叙话。走近了才看清,隆基扶着的中箭男子,竟是他的大舅兄王守一。

而且跟着他身边一同奔逃的人群里,有个也穿着男装的女子,却是临淄王妃,王守一的双生妹妹。

修多罗满心迷惑,与临淄王行过礼,接受了感谢。隆基又拉过旁边一个身着紫半臂的花白胡须将军,介绍“这是隆基的岳父大人”,那么他该是左卫将军王仁皎了……他怎么会和儿子、女儿、女婿突然一起出现在这荒山野岭,还招来了山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