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将星殒落(1/2)

三原驿位于畿内三原县城当中,是关中行人从东渭桥过河北上必经的驿馆。时天下太平已久,商旅繁荣,三原县地处渭北山塬交接处,“三原”便得名于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有丰原、北有白鹿原,地利甚便,城中人口滋生集市兴旺,无论官驿民旅都修整得宽敞宏阔。

太平大长公主一家由一千五百卫士护送进城,带着内府上百卫兵入住三原驿,竟也不觉得狭仄拥挤。其余卫士自在城外扎营。

修多罗护侍着太平公主在驿馆正堂上接见附近州县赶过来的官员,到夜分才罢。关中今夏雨水又勤,渭河上游两座桥梁都被冲得摇摇欲坠,不能行过大队车马,太平大长公主一行才无奈绕道至东渭桥过河。附近州县官员闻讯过来拜见接待,太平公主径自下令:

“你们赶紧商议召丁上役修复二桥,抓紧办。眼见又要修建中宗孝和皇帝的陵墓,得频繁从渭南运送物料过河,都绕行东渭桥,得耽误多大功夫?给民夫增加多少劳役?全指着这一座桥,它也不堪重负,撑不了多久,万一又塌了,越发要命。有什么需要从中居间协调之处,你们只管上表,或直接递文牒到我府,我督促宰相们加急办理。”

各官员都唯唯诺诺谨遵奉命,又大赞太平大长公主胸怀苍生关心民瘼。太平公主又向他们问些农田收成、兴修水利等庶务,官员们均泛泛而答以套话应付。修多罗在家主身后站着,连她都听得厌烦。这情形十来年都是如此,从没变过。

自武周末期太平公主大得母亲宠信,渐渐开始参与朝政,外官便对她敬畏有加倾身投靠。他们会向她毛遂自荐、关说人事、供奉贿赂、效力营造,会陪着她玩赏山水、开宴行酒、赋诗论文、上表指点江山,溜须拍马无所不至。

但几乎没什么人会与太平公主议论礼祭、农桑、军政、劝学等正经治国术策,大概他们都觉得“一个女人家哪里懂这些”。甚至太平公主主动就这等事务提些想法,也没什么治世贤臣肯认真和她探讨对答。

后来太平公主也就懒得跟人说这些了,一面厚自奉养享受,一面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到内宫外朝的人事争斗当中,倒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似乎越发坐实“女子掌了权也只会玩阴谋”呢……

遣散了来拜见的各地外官,太平公主带着修多罗几个护卫步下厅堂,仰面深深呼吸凉爽夜风。修多罗身边的队副阿甜忽然小声惊呼,手指夜空:

“彗星!”

太平公主也轻轻“哟”一声,几人一起注目那流星彗尾四散迸落的奇景。修多罗不知怎地,忽然想起前一阵在京听到的谶语:

“黑衣神孙披天裳,杨花雪尽坐明堂。”

“杨花雪尽”语意含混,颇有人私下窃议,以为与修多罗姐弟有关,但“雪尽”可不是什么吉祥话头……正想着,只听太平公主喃喃道:

“我奉敕去择选陵址吉地,这彗星向东隐没,难不成是在昭示大行皇帝葬处么?快传天文博士过来推算。”

她此行目的明确,台省负责的官员太史丞、天文博士以及宫中宠信的几位术士高道,也随行在队伍中。划过天际的流星又大又亮,惊动了不少人。太平公主一召,他们聚在一起议论良久,最后达成一致:

“此非帝星出紫微,而是奎宿入太微,主将星殒落之兆。公主行至三原,此地乃我唐第一名将卫国公李靖原籍,或是李卫公灵感所至。也或是卫国公在天之灵指引吉地,毕竟高祖献陵就在此县。高祖开国,大行中兴,二陵相依,复国佑唐?”

这些天文术算得出的结论,向来含糊不清左右逢源,怎么说都有理。太平公主再问献陵的具体位置,得知在县城东北,不禁点头,越发坚定了向东行去找陵址的想法。她又问:

“李卫公是三原人,那他也归葬在此乡了?他坟墓离官道远不远?不远的话,我等可以顺路去上个祭,以应将星灵谶。”

太史丞等官员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毕竟革唐立周前后十数年,朝廷一直在有意淡化前代史绩。朝中大臣虽都听过英公卫公等开国战将大名,再具体的事由就未必清楚。最后接了这话的是司礼丞高戬:

“回禀公主,李卫公因功绩卓著,身后特赐殊荣陪葬昭陵,他本人的墓葬位于醴泉太宗文皇帝陵园内。三原此地,可能只有他家祖坟……”

高戬也侍奉太平公主十几年了,他本出身书香门第,入公主府后也没误了读书,舞文弄墨十分在行,经常代太平公主及其家人作诗赋文。修多罗听他说得笃定,想想补充道:

“不如把这馆内驿将召来问问?李大将军既然是三原名人,想必过往官人也经常问起来,驿将可能熟知其家内情形。”

果然如此。主管三原驿的驿将来见太平公主,一听问询,便滔滔不绝一通介绍。卫国公李靖的先人墓园果然便在县北寅王山下,自贞观以来踵事修补,墓园外还有好大一片田庄,其中几座屋堂,传说便是卫国公年少时读书、向其舅韩擒虎学武论兵处。三原是关中通往北边的要道,这许多年来军府开拔路过,主官将领都要遣人到卫国公故宅和祖坟行香致礼,求将星在天护佑征战得胜。

太平公主听罢,便命他准备香炉酒果,明日启程,也去卫公故宅祖坟打祭一番。此时夜色已深,各人分别安寝,第二天一早动身,沿官道往正北行去。

出了县城,一路都是缓坡,渐行渐入渭北山脉。李靖祖坟及故宅在当地统称为“李氏园”,离城数十里,听着不算远,走着却费力。近两千人行军速度快不起来,太平公主又与太史丞、天文博士等人在马上指点附近山河形势,议论何处兴建大行皇帝陵墓适当。拉拉杂杂一直走到天黑,从三原驿带出的向导才说“李氏园到了”,他们只得又就地过了一夜,天明后再行拜祭。

太平大长公主夫妇身份贵重,在卫国公祖坟墓园内只躬身拜手行香,他们的家人及其余官员敬重李靖功业,均在石碑前叩首为礼。修多罗也上前磕了几个头,回首见自动前来行礼的军官将士排成长列,鸦雀无声风气肃穆,心下不禁感叹。

日中过午,来时官道上忽然传出马蹄声。修多罗与负责统领此行兵马的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简都扭头去看,只见两骑飞驰而来,奔近了能看出是他们留着断后的哨探。

这般拼命打马奔跑,准是出了什么要紧事。修多罗与薛崇简不约而同出墓园大门迎过去,果见两骑哨探灰头土脸征尘蔽衣。奔到近前勒马,两匹马口吐白沫惨声长嘶,竟一齐倒地不起。

修多罗与薛崇简同声询问“怎么回事”,两个哨探滚鞍下马,呼呼喘着粗气禀报:

“大批兵马……至少上万人……前锋已出三原县城……驸马韦捷领兵,来擒拿太平大长公主一家……”

“那怎么会?”薛崇简失声喊出,“出京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忽然这样?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修多罗却毫无迟疑地回头奔跑,径自奔到太平公主身边向她禀报。太平公主也没象儿子一样惊愕失措,只冷笑一声:“这就动手了么?”

她立即传令,把两个哨探叫到身边亲自询问。反复诘讯之下,得知韦捷军前锋约一两个时辰之内就会冲到李氏园,太平公主先问丈夫:

“大王看怎么办?可否一拼?”

太平公主后夫武攸暨原封“定王”,神龙革命复唐之后深自谦抑,自请降封“乐寿郡王”,又进位司徒。他在朝名声不差,也任军职领过禁兵,还在神龙宫变中镇守京城立有大功,但那都只不过领名应景,一应实务都是由下属幕僚办理,平时家务国政则通听妻子安排。此时突然被妻子当面问计,这位郡王兼驸马的白胖脸上顿时汗如雨下,呐呐道:

“拼……不成吧。我们军力不到两千,不是说来袭兵马上万?差太远了……还是赶紧逃吧……”

“往哪里逃?”太平公主再问。武攸暨茫然瞧瞧四周,摇头不语。太平公主回头问自己次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