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上道(1/2)

更改西风朝制,是秦楼安要做的第一件事。

如今西风的朝见之制,不管冬夏寒暑,若无特殊意外的情况,文武百官每日都要前往紫阳殿参拜皇帝议论朝政。

如此虽利于大臣将自己所治之事及时上报天子,然如此频繁的朝见,不仅君臣皆要每日早起奔波,更重要的是,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事重要到一定要上达天听,臣子每日上朝大多言而无物,更甚者无病呻吟,如此反而容易混淆视听疏忽真正的要事,且那堆积如山的奏章也是皇帝的一大负担。

既然决定要改,那就不能只有为何要改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怎么改。

思来想去,秦楼安决定借鉴东景的九五之制。

她曾听月玦说起此制,在决定效仿东景后她又去查阅典籍深入了解了一番。

她得知,原先东景朝制亦如现在的西风,九五之制是扶天皇帝在位时才下令更改的。

除了九日一期的大朝日,群臣百官需要集会拜谒皇帝,再到五日一期的小朝日,只需肱骨重臣到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之处面见天子,君臣共同议政之外,其余时间皇帝臣子皆无需每天天刚放亮,就要半睡半醒爬起来去上朝。

至于扶天皇帝当初更改朝制的原因,除了她在典籍中看到的为了精简政务之外,月玦还曾半开玩笑地和她说,他父皇这样做的初衷,是每日清晨不舍芙蓉暖帐,不忍虚度良辰春宵。

秦楼安听后很惊讶,她没想到英明神武的扶天大帝,也会有这种贪恋温软美人乡的世俗欲望。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嘛,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既然连扶天皇帝都难以免俗,那她这次更改西风朝制,一开始也是因为她不想天天早起的小心思,是不是也就情有可原了?

就这么决定了!

秦楼安当即自己将自己说服。

既然决定要做一个大坏蛋,不,是做一个称职的摄政王,那就不要拖泥带水,三思后行亦要雷厉风行,如此才是一个摄政王该有的气度与魄力。

其实更改西风朝制这一点,是她被粉黛绿绾从床上拖起来第一次去上朝时就有的想法,只不过那时她不愿参涉朝政强行忍住了。

现在既然决定要改,在经月玦点醒后的第一个朝日,她就当朝提出此事。

或许是因这是她被封为摄政王以来主动提出的第一件事,也或许是因秦夜轩与文武百官同样难以忍受天天上朝参政,秦楼安提出效仿东景九五之制时,满朝文武竟几乎无人反对,秦夜轩也不好在她提出的第一件事时就拂她的面子,也就应允西风朝制之改。

鲜少的几个反对的声音,抱怨的也并不是九五之制不好,而是说西风东景乃是并立而存的大国,哪有照搬全抄人家东景之制的道理?

又说如此一来是自屈自认为东景的藩属国,有损西风大国之威。

若非有一道珠帘,听到这话后,估计满朝文武都能看见秦楼安忍不住翻白眼。

她实在是很无语,这群食君之禄却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老臣,自己想不出利君益政之策,竟还不知变通,他人将美味佳肴喂到嘴里都要吐出来,好像十多年前,他们不曾借鉴东景的科举取士与郡县之治一样。

若是放在以前,秦楼安定然只会觉得,这些反对之人为了所谓的虚假脸面,不顾实际不务实事。

然而现在,她却有另外的考量。

“既然不可全盘效仿东景的九五之制,那我西风便改上一改,九日一期的大朝日,诸位大臣照常前来紫阳殿参拜皇上。至于五日一期的小朝日,就劳烦诸位大臣到我摄政王府议政吧。”

秦楼安此言一出,她立时就感觉到整个紫阳殿瞬间冷寂下来,群臣极为惊愕的眼神,即使隔着一道珠帘她都能明确感受的到。

至于从上首射过来盯在她背上的那道犀利探究的目光,就更难以让人忽视了。

不过,她现在并不那么在意了。

既然要做一个大魔头,那又怎能乖巧懂事地一直顺着别人的心意。

争权夺势,她也就会,何况现在她身后还有月玦这个老狐狸煞费苦心地栽培她。

现在她这样做,可以说很上道了吧?

哼。

离开金凤展翅椅背的座位,秦楼安起身绕过珠帘,站在龙椅下首第五层殿阶的正中央。

无论是殿下群臣震惊的目光,还是身后秦夜轩幽冷的眼神,皆随着她的走动牢牢凝固在她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