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牛鼻环(1/2)

由于没有发现橡胶,独轮车的车轮都是用木头制作的。

如何制作木头车轮是折磨了秦炎好几天的罪魁祸首,其次是车轴。

这两样东西是一辆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两样东西都得结实耐用,车轴还好解决,车轮就比较困难。

起初秦炎想偷懒用一整块圆形木饼当车轮,结果发现这种车轮极容易裂开,被历史淘汰的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他决定一步到位,仿造现代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制作新的车轮。

金属可以随意塑性,但木头不一样,即使秦炎找到一种韧性较强的木头,通过灼烧将其掰弯,但它弯曲的程度也是有限的,一根木头肯定无法弯曲成一个圆,至少需要两段,然后被掰弯的木头拼在一起,连接处采用榫卯结构即可将其固定,这样一个车轮的外圈就做好了。

独轮车的车轮不大,用两段木头拼接就可以了,如果是更大的轮子,所需要的木头可能是三段、四段,总之以此类推直到拼接成一个圆。

接着在车轮外圈上用凿子或手钻平均分出数条连接点,同时与轮轴连接的轮芯也要钻出相同的数目,钻这些孔是用来连接辐条的,为了省时间轮子的辐条只有八根,还比较粗,既可以固定外轮和轮芯,同时也支撑外轮。

为了打造这辆独轮车,秦炎从设计到制作用了3天时间,速度跟乌龟一样慢,他决定下次得叫几个人来帮忙。

第一辆独轮车造出来,马上交付采矿队使用。

冬季采矿队停工,冰消雪融后他们开始继续工作。

秦炎跟他们一起去了矿区,主要是为了实验和观察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用,以及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秦部落的族人们对新出现的运输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拖车的出现给他们省力不少力气,后来秦炎搞出了背篓,大家进一步告别了肩扛手提的模式,现在出现的车,无疑又是一场变革。

族人们争抢着都想过来试试,比起拖车,带轮子的车更加方便省力,而且有一个v型的斗,可以装更多的矿石!

秦炎对自己造的东西还算满意,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左右打摆的车轮,推起来咯吱咯吱响的车架子。

他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加上工具简陋,技术受限,这辆独轮车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散架。

发现问题就要改进,当天秦炎又宅在木材加工坊里开始研制新的型号,首先做工要更加精细一些,尽可能减少误差,尤其是车轮,误差越小车就越平稳,其次增加了车轮辐条的数量,因为仅八根辐条无法支撑车轮外圈保持一个圆形,一个自行车车轮的辐条一般是36根,但是36根的辐条会很细。

还是那句话,木头和金属不一样,太细了反而不好,因此他选择采用24根辐条,因为独轮车的车轮直径不大,如果以后要造更大的车,那另说。…

独轮车二号秦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造出来了,一样交付给采矿队使用,测试的效果比一号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