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原始人的婚姻(1/2)

秦部落的人即使有疑惑,也仍对秦炎无条件服从,最严重的的就是加入不久的萤草人,他们有一半的人被秦炎惩罚过,因此不敢反对,但挡不住私底下讨论啊。

终于5天之后,一条加宽了3米、并修整过的河道出现在秦炎面前,同时秦河北岸的引水渠也竣工了,河水哗啦啦地涌入,灌溉了整个北岸的水田,累死累活近一个月时间的族人们终于得到一点喘气的时间。

四月初,草长莺飞,秦炎铺洒到秧田里的水稻长起来了,郁郁葱葱的特别喜人。旱地里,黄豆绿豆的种子争先恐后破皮而出,几天的时间就长到了30公分高。

然而水田里的秧苗长得非常密集,因为育苗的时候,水稻种子是随便撒的,一把几十颗种子塞到一个地方也是常事。秧苗太密集会不利于生长,这时候就需要人为移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这也就是种植水稻时,为什么会有插秧这一步骤的原因。

插秧是个苦力活,秦炎一个人赶不过来得找族人们帮忙,族人们围在秧田附近一个个迷惑不解:首领种草干什么?

在不认识水稻的人眼里,水稻与路边的杂草无异,而种草的秦炎就成了一个行为怪异的首领。

族人们议论纷纷,秦炎却不想解释,因为解释再多也不如等秋天来临,水稻收割之后,当香喷喷的米饭做出来,看他们是否还像现在这般不屑。

秦炎吩咐大家先把秧田里的稻苗连根带土拔出来,然后再分别种到不同的水田里去。人工插秧要求秧苗之间要保持合理的间距,秦炎有点强迫症,要求族人们插秧时按照横竖整齐排列,每株秧苗之间间隔20厘米左右。

六亩水田插秧用了两天的时间,插完后有人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手背又红又肿,吓得他们以为是遭了什么虫咬或是水稻有毒,其实是因为皮肤过敏发痒或是劳累过度导致手背伸肌腱受伤,旧称“发秧疯”,用草药敷一敷,消炎消肿就完事了。

秧苗重新插上了,豆苗不能不管。

野大豆和绿豆都是缠绕草本植物,需要缠绕在树枝上生长,种植的豆苗附近没有适合它缠绕的树枝,因此需要人为扦插树枝或木棍,方便它攀升和生长。

扦插树枝远比插秧要容易许多,半天就解决了,难搞的问题是这个年代没有农药,田地里的杂草长得比作物还快,各种虫子也是闻风而至,要想有个好收成,就必须治治这两样东西。

关于这点秦炎暂时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便用一个最笨的法子,人工驱虫和人工除草。

这份工作交给部落的老人和小孩来干,每隔2-3天他们就到田地里驱虫除草,虽说效率不高,但有效果还不错,而且这些秧苗和豆苗都是野外弄来的野生种,抗病虫害能力远比后世经过无数次培育的品种要强。…

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以及每年最重要的春耕,秦炎打算让族人们休息一阵子,并准备参加在这个时代一年一度中最重要的节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