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梁山(1/2)

皇上如今年事已高,早就不去后宫了,海颜公主可以逃过一劫,可然后呢?

“公主性子酷烈,这一路上是谁人开解?”

杨运出列道:“回皇上话,这一路公主的要求着实不少,多亏杨指挥使见机行事,下官才能顺利将他二人押送回京。”

皇上便对杨遇道:“既如此,你便先不要会西北去,我和赵武要了你来,你留在京城先守着公主,可好?”

杨遇一时没回话。

忠顺王一直冷眼旁观,此事突然开口道:“上回便听说这位杨指挥使足智多谋,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公主留在京城,其安危关系重大,杨指挥使莫要推辞才好。”

忠顺王卫起并非多热心。皇上封赏的圣旨一下,他便知道了边疆有个声名鹊起的少将,名字还和杨家那早逝的少爷一模一样,因此留了心。

但就算此杨遇确实是彼杨遇,他也不以为意。就算是指挥使,杨遇羽翼未丰,不过是个随时能捏扁的小鸟,但他是赵武一手提拔上来,若他有什么差错,赵武难辞其咎。

赵焘也道:“忠顺王言之有理。尽管京城中也有御林军,但其间关系错综复杂,比不得杨指挥使一手见他二人抓了来。”

都察院的人说话都有些硬气,赵焘尽量说得婉转,但“京城中人人拉帮结派”的话已经呼之、欲出了,他留下杨遇,也是为他爹在京城中多留一份策应的力量。

义勇王大多时候都是装聋作哑的,这回居然也罕见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忠顺王和赵大人言之有理,还望杨指挥使慎重思量,以江山社稷为重。”

他这番话说得不咸不淡,其他人听了便过了,可杨遇却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若是要扳倒忠顺王,他杨遇必须留在京城。

杨遇自己也明白,边境虽然海阔凭鱼跃,但到底山高皇帝远,要收集忠顺王的罪证还是留在京城方便得多。

三方中坚力量铁树开花一般罕见地达成统一意见,满朝文武百官自然没有唱反调的,杨遇是答应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活活地被逼上梁山了。

“末将……遵旨。”杨遇下跪谢恩。

皇上满脸的皱纹舒展开了些,苍白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你此番辛苦了,本应好好休息一番,但眼下却是一刻也懈怠不得,公主的安危全系于你一身,你万万小心谨慎。”

“是。”

皇上见他双眸亮如晨星,玉树临风、声若洪钟,实在是堂堂一表人才,心里动了爱才之意,便问:“你可有什么愿望?说于朕听,若好办朕便答应你。”

杨运、赵焘和祝锦衣等几个知道杨遇和香花之间故事的人都齐刷刷看了过去,心想杨遇怕十有八九要请皇上赐婚。

赵焘心里叹息一声,他爹不知这会儿到了青山村没有,再晚一步怕是真要被铁板钉钉了。

他这会儿也才想起他爹说这事怕没那么简单,莫非是料想到会有这一天?

杨遇抱拳谢恩道:“末将父母双亡,舅舅一家待我亲如一家,此番有幸回京本想顺路探望,请皇上开恩,允许末将接他们来京一叙。”

皇上听完愣了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好,朕允了!朕这就下一道圣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