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樕山城(2/2)

“卧槽,要不要这样小肚鸡肠呀。”刘一峰对着门板狠狠的吐了口痰:“大爷我自己回去!”

他虽然没有记路,但还是知道只要找到海边,然后顺着海岸线走到港口就行了。正好这一路还能观赏下大明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刘一峰穿越过来后,并没有好好的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城市,他醒来就在金州官府大牢了。卖身为民夫后,他也只是走马观花了下金州城,就被送到了城外的雍当商行营地了,之后直接拉到了金州港。

他在这个时代只观赏过一座城市:堪察加半岛的流鬼城。

流鬼城所在的区域一年平均温度在0-5度,所有建筑都是以实用为主,完全抛弃了美观。

但樕山城不一样,根据刘一峰的了解,在藟山城建立前,樕山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东山州经济和政治的中心,朝廷和海事局在建造樕山城的时候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

走在充满了古香古色的街道上,刘一峰终于有了自己穿越到明朝的感觉了。不过没有电视剧中街道上到处都是叫卖的小摊小贩,有的只是行色匆匆的人流,偶尔出现的驴车,和几乎见不到的女人。

东山州很缺女人,这是他在船上就了解到的。

东山走的女人分三种情况,一是有资产的移民从大明本土带来的家眷。二是各种渠道买来的女奴,普遍从事风俗行业。三是第二种女奴成功的嫁给了某个汉人成为了他的家眷。

但这三种情况的女人都很少出现在路边,即便出现也绝对不是单独一个人的。

这个大明武德充沛,民间谈得上安居乐业,但生产力并没有达到工业化后能给女人工作的程度,女人基本还是要依附男人生活。宋明清三朝又是出了名的礼教吃人的朝代,电视剧中普通女人没事逛街之类的基本见不到。

逛着逛着,刘一峰就发现自己应该是到了市集了。喧闹声逐渐大了起来,路边的店铺也不再是门板紧闭。他大致看了下,发现卖皮草的是最多的。

“喂,民夫,走开,不准摸!”

一个掌柜打扮的男人见刘一峰想摸他挂在店门口的皮草,火急火燎的就冲了出来:“你买的起嘛你,不准碰!”

这个掌柜比刘一峰矮整整一头,但他完全不怕两人体型上的差距,直接拦在了刘一峰和皮草之间,还不客气的推搡刘一峰:“走走走走走,别当着我做生意。”

“你怎么知道我买不起?”

“嘿,还不服气,你一个刚移民过来的民夫,你有钱嘛你?”

“你怎么知道我是刚移民过来的民夫?”

“说什么废话呢,你还穿着移民服呢。”

刘一峰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棉衣。这衣服他有3套,穿了快4个月了,都穿习惯了,完全忘记了胸口硕大的“雍当”两个字。

在金州港时,刘一峰就发现所有民夫穿的都是同样样式同样颜色的衣服了,区别只是每家商行胸口的字不同。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海事局规定的民夫服,一般都是民夫船队的民夫才会穿着。等民夫到了东山州后,随着他们被商行贩卖或者分配到其他地方工作,又有新的制服。所以,刘一峰身上样式的衣服只有刚移民过来的民夫才会穿,也就被东山州的人称为移民服了。

刘一峰又找了两家店试了试,虽然这两家店的掌柜不至于像刚才那家那样驱赶自己,但见来的是刚移民的民夫,都懒得理刘一峰的,除非他准备伸手摸那些皮草。

被狗眼看人低了好几次后,刘一峰脸上也挂不住了。正好这会儿温度高了起来,感觉已经有15度了,刘一峰干脆脱下了棉衣,用袖子捆在腰间。

脱下棉衣后,他上半身就只剩一件坎肩背心了,不过他也不在乎,之前穿着棉衣赶路,他还出了身汗,正热呢。

而且集市中像他这么穿的人还不少见,不过大多数都会背着什么或者扛着什么,一看就知道是干苦力活的人。

走着走着,刘一峰注意到像他这样打扮的人变多了,他们好像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突然,有人拉住了他:“你去哪?走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