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借钱(2/2)

这期间,刘一峰拿出在回来路上买的几瓶烧酒,黑市买的蒙汗药已经下进去了,他假传船长的话,把这几瓶烧酒送给了港口值班的海事局小吏。

这一路上,刘一峰一直在观察海事局这个他印象中的大明完全没有的朝廷机构。本质上海事局是和漕运衙门一样的衙门,但是权力大的可怕。

这还是他并不知道海事局的总参徐光启就是阁老的前提下。

一个权力如此可怕的衙门,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又主要和民间商行打交道,那么有一样东西基本是无可避免的了。

那就是腐败。

海事局基层的腐败虽然还谈不上猖獗,但是绝对常见。

果然那几个小吏根本没有怀疑,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有船长会给他们送酒,但他们只是笑着收下来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刘一峰走出海事局小吏的房间时,小郑带着老王正好走过来,正在找他。送走了五步三回头看向自己的小郑,刘一峰思考着怎么说服老王来帮自己。

老王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安静,默默的站在刘一峰身边等他告诉自己为什么找他,这时候刘一峰发现老王那双眼睛中居然流露出了浓浓的羡慕。

当然不是羡慕他刘一峰,而是那群勾肩搭背走向灯火通明下城区的船员。

东山州没有宵禁,不仅东山州没有宵禁,刘一峰听众汉人民夫的说法,只要不是边境的城市,一个月中大半的时间也是没有宵禁的。

整个华夏历史,有且只有北宋一朝,是完全不施行宵禁制度的。其他各朝都贯彻着从周朝开始的宵禁制度,区别只是在于严不严格。

大明也有宵禁制度,但从汉人民夫的说法来看,宵禁制度已经越来越松了,说不定哪天就取缔了。

没有了宵禁,其实也间接说明了这个刘一峰越来越喜欢的大明,生产力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了。

毕竟夜生活的首要是照明,古代城市中的柴火都是专职人员在贩卖的,如果百姓没有钱,白天还会有人专门出城去捡拾柴火的,晚上根本舍不得烧。

而且城市照明是不可能全靠火把的,大量木制建筑太危险了。城市中公共照明体系靠的还是蜡烛,他之前在下城区就见到了大量灯笼,说明了大明是拥有成熟且庞大的蜡烛生产体系的。

“老王,你为什么不跟着他们去玩?”

“我没钱。”

“你想去嘛?”

“我没钱……”

“走,老王,我带你吃好吃的。”

“我没……”

“我请客啦。”

“谢谢师父。”

“都说了别叫我师父。”

刘一峰准备带老王先吃一顿好的,毕竟等那些海事局小吏喝完酒蒙汗药发作还是需要时间的,但老王却拉住了刘一峰,满脸通红的问到:“我不想吃好吃的,我晚上吃了3张饼的,我…我…”

刘一峰耐心的等着,这是老王第一次向他表达某种述求。

老王纠结了半天,最后说道:“刘一峰,你能帮我向海事局要到我这一趟的佣金嘛,我想寄点钱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