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离开藟山城(2/2)

“张掌柜,你是从那里找到这么多退役军人的?”

“王掌柜,他们都是跟着我在北庭都护府退役的儿郎们。”

张掌柜就是刘一峰,他再次使用了假名,因为张钧坑了他,他就用了张钧的名字。至于王掌柜就是这艘船的船主了。

“正看不出来张掌柜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军功赫赫了。”这话既是恭维,也是试探,毕竟刘一峰年轻的过份了。

被刘一峰军训了半个多月的班底,的确在这个时代称得上明令禁止了,而这是军队才有的特性。所以刘一峰即便年轻的过份,王掌柜也是半信半疑的。

这也是刘一峰故意的。

军训他们一来是把这帮人这段时间养肥的膘去一点,懒散的习惯改一下,二来就是为了给自己南下金山城树立人设了。

他现在叫张钧,北庭都护府退役军人,带着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兄弟们来东山州闯荡,听闻东山州有金矿,便特意南下去挖金子。

这就是他现在的人设。

这个人设很深入人心,特别是见到了刘一峰的手下纪律性极强,以及他本人的强壮后,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接受这个人设。

而王掌柜在和张掌柜前期的接触中,刘一峰还故意漏出过自己,冯硕,李鸿基和郑芝龙腰间的火铳的。

王掌柜何其识货,一看就知道是簧轮铳。这玩意儿黑市都极其少见,他怀疑这帮退役军人肯定是退役前利用关系偷偷带出来的,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来到的东山州。

他的猜想姑且不谈,刘一峰立下的人设是起到了效果的。

“王掌柜,这船我怎么觉得不像是我们大明的船呀?”

这个问题是刘一峰在港口第一次见到这船时就想问了,因为这是一艘典型的小型卡拉克船。

船身长度在30米左右,除了主桅杆有方形软帆外,副桅杆挂的都是三角软帆。整体吨位应该在500吨上下,能载人80-130人,是这个时代欧罗巴海域非常常见的一类商船。

“张掌柜独具慧眼呀,这的确不是我大明的船,这是我从尼德兰商人手中购买的。”王掌柜一年的得意:“这船载货量是比广船福船要少一些,但速度快呀。”

王掌柜的确很得意。

目前大明内部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硬帆是王道。

软帆那是军舰用的,操作过于复杂,需要船员太多,间接提高成本。而且除了工部和海军,也没什么工匠掌握了软帆船的制造和维护方式,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王掌柜却不这么认为。

他家是造船工匠世家出身,当初郑和下西洋时造船的工匠中就有他家族的祖先。他作万历朝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已经看到了硬帆的种种局限性了。

“尼德兰人和弗朗机人虽然长的像鬼,身上奇臭无比,但造船的能力是真的不错。”

接着他的一番话让刘一峰对他刮目相看。

王掌柜认为未来海运速度才是关键,运载量再多,速度不够快其实也是在间接的增加成本。

“比如说着藟山城和金山城航线,那些用硬帆的广船和福船跑两趟的时间够我跑三趟了。诚然我一艘船要的船员比他们多,但我第三趟赚来的钱就能抹平这成本了。”

“王掌柜以后就准备走藟山城和金山城这条航路了?”

没想到刘一峰的问题跑出去后,王掌柜得意的表情就黯淡了下来:“我到是想跑,但这两城之间的运载量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