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劝谏(2/2)

丞相手中拿着折子,却半点看不进去。

回想起今日朝会的情形,他心中总是隐隐有些不安。

陛下太过信重许攸了,而许攸……

丞相的眉头拧紧,他看不出许攸的心思,但是今日朝堂上,陛下的突然改口,应该不只是因为信重许攸。

恐怕修建宫殿一事,里面还有许攸的手笔。

他将手上的折子放下,重重叹了口气。

另一边,东宫。

太子的目光晦暗不明,“如果能够将许攸拉过来,想必会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在太子的一侧,站着一个人,身形瘦弱,因为他低着头,看不清模样,声音听起来却颇为清朗。

“现下朝堂上,新进的两股势力,一是宣平侯,二是国师。”

那道声音分析道:“苏青一事后,我们拉拢宣平侯已然是没有可能之事,所以,国师,我们必须要拉过来。”

“不错。”太子赞同地点头,他放松地靠在身后的椅背上,沉声道:“否则,老三如果将赵晋拉拢走了,我们又未能得到国师的助力,容易落入下风。”

他与老三本就是势均力敌,只不过他多了一个太子身份的优势罢了。

可是单论实力,两人是旗鼓相当的。

依他如今与赵晋的关系,赵晋极有可能会选择三皇子,如此一来,老三的势力就又上了一层。

“如今的问题是,许攸毕竟是道长,不一定会愿意掺和进这些事情中。”

太子身侧的人笑了一声,“但是他有野心。”

声音带着笃定的意味,“他能来做这个国师之位,就意味着,他并非是道观里,那些无欲无求的道士。”

“人有所求,就有了弱点。”

太子先是一愣,紧接着拍手赞道:“所言甚是!所言甚是!只要他有所求,就不怕他不就范!”

太子显然很是高兴,仿佛已经看见了许攸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模样。

“殿下。”那道清朗的声音变得有些迟疑,“你有没有觉得,近日陛下有些不对劲?”

“不对劲?”

太子猛地坐直了身子,努力回想了这几日父皇的情况。

“父皇近日,似乎脾气急躁了不少。”

“正是,我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对劲,殿下,最好查一查。”

“好。”太子沉声应下。

如果赵乾出事,他这个太子,必然是受影响最大的。

而且,这背后如果有人……

太子的呼吸一窒,他的目的是什么?

将这些思绪悉数压下,太子转而问道:“赵晋那边如何?”

“初时我过于急切,被他察觉到不妥,现下他已经逐渐放下了防备。”

“那便好。”

太子的眼底闪过一抹阴狠,“赵晋既然胆敢坏孤的好事,总得付出些代价。”

比起太子的恼恨,那道清朗的声音里则多了几分惋惜。

“赵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了。”

“拎不清局势,才能再大又如何?”

太子眯了眯眼睛,笑道:“天才夭折的例子可并不少见。”

“他赵晋既然执意要其中的一员,孤不介意成全他。”

那道声音沉默着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