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天上掉个大馅饼 上(1/2)

其实夏恒一开始也以为贾母给贾敏特训,是给下一任皇帝准备的,经先生这么一说才知道自己原先的猜测有误。当然对皇家来说对辈分并不怎么在意,唐朝纳后母儿媳的不也没多少人在意,不过对于贾母来说完全没必要让人说嘴。

现在的国公府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不需要家里出个后妃啥的为家里锦上添花。而且依着贾代善的脾性,是绝对不可能送女儿入宫的,连后妃都不做了,更不会去选个皇子站队啥的。

再说也没必要,现在宫里只有两个皇子,大皇子出身不够,二皇子的母族甄家与史家贾家的关心也不错,因此用不着下赌注。至于后来贾母府送了元春进宫,夏恒想着原因也无外乎是那几个。

前面已经说过,贾母想要荣耀,二房想要爵位,所以一拍即合。由此,夏恒就又想到一个可能,即,下任皇帝还未出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元春还未出生。

如果贾母真的是想让自家出个后妃,那么大皇子和二皇子到那时候恐怕嫡子庶子一大堆,根本就是浪费了元春的好生辰,再加上文中薛宝钗的青云之志,再怎样皇帝也不会是个糟老头。

所以这两个皇子根本就没戏,而且,皇帝还不到四十岁。万一和乾隆一样活到将九十,说不定这俩皇子都被送走了。所以,夏恒敢肯定,新帝的人选还在娘胎里呢。

这是夏恒因为要完成先生的布置的功课得出来的结论,关键是他发现了一点,夏朝是有穿越者的。他刚到这个世界的几个月,压根就没看过书,府里也不可能给他书看。

之后来了先生,也是先教导的礼仪,至于练字用的描红是不可能让你断句的。过了年因为府里的贾瑚和钱陌都要读书习字,因而他也有了一整套的书籍,由此才发现了穿越者的痕迹。

不要认为古人就没有断句的符号,圆点啦方块呀或者拿竖线隔开句子,都是有的。因此也没感到奇怪,但是他翻出来的三字经里却满是具有现代感的逗句号。

定眼一看,却是夏云开,这个人夏恒很熟,太宗亲弟弟的男妻,也是夏皇后的亲弟弟。经过先生的解惑方知是夏云开小时候为读着方便,才想了些符号断句的,而且因为好读书,还被边疆的人取笑过。

说是好端端的将门出了个书生,夏将军是后继无人呀,虽然很快就被夏皇后打脸了,但是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后来夏家的女儿做了皇后,夏云开就彻底放弃了将军的称号,尤其是和忠顺王成了亲后,就专心致志的著书立说去了。

“夏大家都写过哪些书呀?”夏恒想着既然能达到著书立说的程度,想必很高深才是,于是兴致勃勃的问了先生。

施诗听到学生有了感兴趣的事,却是对夏大家的书,不过夏先生的书还真不是他们能看的,只好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先检查功课。”

“先生,到底是什么书呀?”夏恒今天要学的是五经,至于三字经是先生让夏恒练习朗读用的。

“三人必有我师,要不你和先生一起了解下《化学》?”施诗家里也是有这套书的,可惜根本看不懂,放在书架上早被灰尘埋了。

看来前辈是个理科生。夏恒不知怎么就松了口气,然后装作不懂的样子问道:“先生,是和方以智先生所著的《物理小识》一样的吗?”

夏恒还一直以为物理这个词是外国人专有的,可是到了这个世界才知道,古人的智慧是很多现代人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夏恒就越发不理解国家为什么会把历史列为副科,一个人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还谈何继承和发扬?

即使他作为文科生,学到的历史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大部分都属于重合部分。他也曾见到过小学生发的新书,国学之类的根本就没安排到课程表上,即使安排了也会被语数外占了。

所以端午节才会被抢走,可惜国人似乎只是感叹下就过去了,从来不曾认真保护过。文物的流失,古迹的损毁,文化被掠夺,夏恒想着就他了口气。

施诗听到夏恒的叹息,觉得自己有些以大欺小,便安慰道:“物理化学可是国子监的课程,你就算不会,先生也不会笑话你的。”

“国子监?”夏恒一惊,瞪圆了眼睛看向施诗。

“对呀,国子监,可惜学的好的基本是百里挑一。”施诗的语气里有不少的钦佩,“一旦取得前三,就会进入特设司,还改进了前朝的火铳,从连续二十八响到三十八响。”

“什么?”夏恒一下子站了起来,“那,那火炮呢?”历史上在唐朝时就有火器使用的记载,元末时有了□□,到明朝时有了大规模的使用。

只是火铳这种东西,因为清剧泛滥的缘故,他还是知道的,但是三十八响,就是大部分的□□也才30到40发,难道前辈学的兵工吗?

不对,不对,兵工的话留下的应该是机械才是,化学应该是改进弹药才是。哎呀,头好疼,真是难为他文科生的脑子了,说实话,男生学文科,有不少人都会认为是成绩差的原因。

其实是术业有专攻,古人留了那么多诗词歌赋,你敢说古人不够聪明吗?夏恒对实在是对理科不感兴趣,他会考的时候,历史和地理都是A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