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天上掉个大馅饼 中(1/2)

再说召集众人的老太太,经过这段时日的纷扰,自觉已是年过花甲,便想起了自己的身后事。不说自己的儿子,单说这个儿媳就让他不放心,她偏心大房,儿媳就偏心二房,总这么拧着也不是个事。

于是便想着趁自己还在,把些许个财产分割明白,也免得自己有个万一,为些遗产再生不快。再说剩下的两个姑娘也该相看起来了,贾敏还好说,定是十里红妆,可贾姮就不好说了。

只是在老太太将自己的目的一说,贾代善扑通一声就跪地上了,连连磕头,“母亲,您这是做什么呀,要是传出去不得让别人说做儿孙惦记老人家的财产。”

贾母自然也是跪在了一旁,她倒是不以为然,公公是猎户,婆婆也不过是个穷举人的女儿,能攒下多少财产。就算是跟着太宗打天下,那富户也不是想打劫就打劫的,能做到富户的人可不缺眼力见。

怕是早早就跟着各府官员投诚了,再说那些宁死不降的,那都是意气用事的文人。这类人却多是廉臣,太宗惜才还来不及,更不会去动人家里了。就算是抄了皇亲国戚和贪官污吏,一笔笔账目都是要登记成册的。

而且打仗最是烧钱,就是太宗登基之后都还有边疆作乱,谁敢随便乱动那些东西,那可都是军费,太宗可是最见不得中饱私囊的人了。当然,太宗默许手底下打劫的不算,毕竟起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好日子。

但是像各地的世族勋贵,太宗为了稳定朝纲,除了穷凶极恶之人,剩下的也不会随便去动的。像他们史家,作为金陵世勋之家,除了支援些军费,也没伤筋动骨。至于一些为富不仁只要核查属实,就是降了也是要治罪的。

虽然罪不至死,但百姓觉得能出气就好。否则百姓也不会一听到太宗的名号,就悄悄开城门了,最重要的太宗会专门从中留出一部分给百姓,也是这样,前朝才会覆灭的如此之快。

所以听到老太太要分财产,贾母确实没放在心上。公公婆婆成亲的时候别说十里红妆了,也就一顶四人轿一口箱子而已。于是磕头也是挺真心实意的,她还真怕老太太分些弓箭锄头之类的,反而惹人发笑。

老太太自是不会想到贾母会鄙薄她的私产,即使知道了也不在意,反正又不是给儿媳妇的。若说真金白银,她确实没有多少,但是土地还是很多的。因为老国公是猎户的缘故,总想着置地,对钱财确实不太看重。

好在老国公也知道自己不会种地,买足了一千亩后就停手了,其他的都趁着朝纲未定,换了不少的古董字画。嗯,说起来,老太太还是挺高兴的,那些都是为她寻摸来的,她就是喜欢这些东西。

不过看到儿子和儿媳的表态,老太太心里还是熨帖的,她还是能看出真情还是假意来的。于是开口让两人起来,“你们两个也不必劝我,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日后这府里是得你们两个打理。”

“母亲何出此言,没有您掌家,儿子心里不踏实。”说起来贾代善同老国公的关心并不亲密,为国征战的两个人更像是上下级。

“你都知天命的年纪了,小儿作态也不怕媳妇笑话。”老太太笑了笑,看向贾母,“我知道你对我有不满之处,老太婆给你道个歉,儿子忽然被媳妇拐跑了,做娘的心里不得劲,想来你也是体会过的。”

“儿媳惶恐。”贾母立刻站了起来,作势下跪,让婆婆给儿媳妇道歉,她又不是活够了。

“扶着你媳妇。”老太太急忙示意贾代善,看夫妻俩又重新坐好,这才开口,“这是老太婆的心里话,你也别瞎猜了,我就是想着家和万事兴,小辈有小辈的生活,咱们做长辈的都不要插手了。”

贾母立刻就想到了老太太话中的意思,心里顿时不自在起来,不过是送了一个伺候的丫鬟而已,用得着大费周折的用分产来敲打吗?再说也是自己大儿子意志不坚,要是真不想要,她还能强塞不成。

“儿媳也是看着老大身边没了伺候的人,关心则乱。”贾母说着脸上泛起愧色来,“老大家的又要照顾瑚儿和陌儿,又有个瑶儿,儿媳也是看老大家的辛苦,才想着给她找个帮手,没想到......”

钱陌进府后跟着大房是再好不过了,正好给她找了个赏人的理由,看着郑氏还得亲自来感激一次,她心里就高兴。看,世上的男人都一样,给了不都接着了吗?

她只是没想到郑氏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还直接给开了脸做了姨娘,她以为会给个通房丫头的待遇。这么一想,又不舒服了,这是没把自己儿子放在心上吧,要不然能这么容易就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