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衣神孙(1/2)

“昭容娘子,楼下有人送来这个,说是奉主人命给娘子的。”

侍婢递来一个黄绫子手巾小包,象是裹着首饰荷包之类。婉儿意外地接过来,不记得自己和任何人有约,要在这定昆池毬场观楼上收什么物事。

楼外欢呼叫好声和着马蹄奔驰声、球杖击打声,嘈杂不堪,且一浪高过一浪。婉儿抬头扫一眼天子皇后、捧着大肚子的安乐公主及一众随从,见所有人都凭栏向外,聚精会神观看着马球赛,无人注意她,便低头解开手中巾包。

一只光净灿烂的鹦鹉鲤鱼纹鎏金银香囊显露出来。

婉儿吃了一惊,忙又合上手巾包掩盖住,低声问侍婢:“是谁送来给你的?那人长什么模样?哪家的?”

这侍婢平时进不到婉儿身边,是个性子鲁钝的下等婢,想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她只说送手巾包的是个“袍袴宫人”,装束谈吐没什么特异,又是在这等场合,她还以为是哪家命妇娘子送上官昭容的礼物,没多想就接过带上楼了……

婉儿恨得牙痒痒,只想命人把她拖出去抽一顿鞭子。但今日天子皇后带王公宗亲、内外命妇驾幸安乐公主的定昆池别业,观赏贵戚儿郎打马球,本是欢庆热闹的喜事,她可不敢扫了大家的兴。

只能怒瞪这蠢婢一眼,把她轰下楼:“去找找看还能不能见到送礼人,找着了就带来见我。”

这款鹦鹉鲤鱼纹鎏金银香囊,真是凝聚了不知多少幽怨刻毒之气,怎么会有人拿这物事随便乱送人……是想诅咒她?

婉儿再看看楼上人众,找个背阴角落,小心地揭开手巾,启开香囊挂钩,翻出囊心的空香碗底部,眯着眼仔细瞧。

光亮一片,没有字迹。

不是女皇生前赐给太平公主那一个,她先松口气。也不是赐给老魏王妃慈丘县主、沾有狄仁杰掌心血肉的那一个,那枚香囊应该还封存在两案的卷宗匣内,留于洛阳或长安不知哪个大理寺证物库。

其他几个有工匠留名的御赐银香囊,据婉儿所知,都在那一时段嫁入武氏的李唐宗女手中,或归她们的子孙后人所有,没什么异动。这一只既然没刻字,那么是太平公主私仿的那一批?

她私仿了四只,后来分别送给四位东宫小郡主,惹出滔天大祸,至今还有一只——原属永泰郡主的那只——下落不明。

那案子也过去很久,逐渐被人淡忘了。此刻忽然有一只同款香囊被神秘送到婉儿手中,是什么意思?

婉儿再细看包裹着香囊的浅黄绫子手巾,就是贵家常用随身物,质料做工颇精致,可也没什么特征,去西市脂粉行首饰行都能买到。看来送礼人是故意想要隐藏身份了……会不会是栽赃陷害?

一想至此,婉儿后背忽然出了一层冷汗。没错,栽赃的可能很大。

当年永泰郡主姐妹失手杀害张易之兄弟的生母,慌乱之中,永泰郡主裙上香囊被受害人抓落,成为那案子追凶最大的线索。有人为替她脱罪,于次日冒充宫中女官,到魏王府索来老魏王妃那枚香囊,不知怎么调换了证物,又导致查案的狄仁杰病发身死。留在狄家的香囊,就是被调包的老魏王妃那枚,而原属永泰郡主的无字银香囊,则一直消失不见。

会是突然出现在她手中这枚吗?如果是,那岂不是坐实了当时派人冒充女官去魏王府的,就是上官婉儿?

那一队女官,冒充宫中所遣毫无破绽,衣饰举止仪节言语都丝毫不差,当时就有流言,说上官尚宫干这等事最熟练……再来个香囊实证,更妙了。

沉住气,沉住气,别慌。婉儿告诫自己,顺手将巾包塞进衣袖,想想又取出来,四顾一望,暂时塞入酒食案褥底下。

要是过会儿忽然有人上楼来,当场搜身,在她身上搜出这香囊,她可百口莫辩。不在她身上就好说,楼上男女二三十人,谁知道哪个带上来的?

天子、皇后、几位得宠公主,再加上她们所带的宫婢侍娘,如今大多都立在栏杆前,往外观看着马球赛说笑议论。婉儿索性从食案旁边站立起身,也走到护拦旁边,接替侍婢扶住安乐公主。她据说临产还得有一个月,但看肚腹隆起的程度,今天她在这楼上开始破水生产也不奇怪。

她嫁给武延秀,还不到八个月呢。

安乐公主向婉儿一笑,表情神色倒全无异样。看来她不知道那个手巾包的事,这年轻小娘子虽骄横凶暴,却不善作伪。

那么……婉儿一面向安乐公主称赞“驸马打球打得真好”,一面将目光投向楼下球场,盯着场中那个一身黑袍左冲右突的骑手细瞧。

数十匹马在土场中奔驰,本会扬起漫天尘埃,离得这么远,很难看清楚打球人动作。但数年前兴起风尚,诸王公驸马纷纷以香油浇遍球场,让松壤结块之后再行辗压,压得球场平滑如镜纤尘不起,打球人和看球人都更干净痛快。

武延秀是老魏王少子、武延基的弟弟,除去被扣突厥的那几年,他一直住魏王府。银香囊一案闹得天翻地覆家宅不宁时,他也在,他经历了那一切。

也有无数机会大做手脚。

我们都小看了武延秀,婉儿静静地想。与安乐公主成婚前,所有人都只当他是又一个养废了的纨绔子弟,特长只有姿容秀美、雅擅歌舞、会小意哄女子开心。他因生母卑贱,在武承嗣诸子中向来不受看重,也从无机会继承魏王爵位。但要仔细想想,他却是那一代武李杨韦儿郎中唯一有为国出蕃、忍辱求生、冒险脱逃经历的。

再怎么说默啜可汗扣押期间没太虐待折磨他,武延秀也是身陷敌国形同质子。而且塞外那大漠风沙、逐水草而居、被毡食酪的日子,自小生在绮罗丛中的贵戚子弟哪里能过得惯。武延秀年纪轻轻的,那几年不但忍了下来,且没做出过什么失节辱国、能被人抓住弹劾的大错事,还顺便学了一身有用技艺。这样想来,至少他察言观色、周旋转寰、逆境求存的本事是很够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